![]() |
|
|||
今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乾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胡錦濤總書記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闡釋,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一項重大任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新世紀頭10年全國各族人民的一項艱巨使命。
我們認為,籌備和舉辦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簡稱『上海世博會』)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嘗試。2002年12月中國申博成功以來,在中央政府的統籌領導下,上海世博會的各項准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開展和推進。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是迄今155年歷史上首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這一主題包含了『城市文化的多樣化』、『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科技的創新』、『和諧城市社區的重塑』、『城市與農村的互動』等五個副主題。在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各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將圍繞上述主題的五個方面充分展示各自的新科技、新思想、新發明和新創造,廣泛交流各國的城市發展經驗,努力探索新世紀和諧社會的發展道路與模式。由此可見,籌辦上海世博會的各項努力,其實就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嘗試與實踐。
如果要問上海世博會能為人類歷史留下什麼?那麼,對和諧社會的孜孜以求和不懈探索將成為這屆世博會的點睛之筆。『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贏、面向未來』將成為上海世博會留下的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這20個字深刻地揭示了上海世博會的神韻。20字的特征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是完全吻合的。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關注新世紀人類的生存與發展。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城市化已成為21世紀的三大主流之一。預計到2020年,世界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居住在城市。因此,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展望一直是一項全球性的課題,與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人民都休戚相關。從1985年開始,每隔半年便舉行一次『創建適宜居住的城市國際會議』(The International Making Cities Livable Council,簡稱IMCL)。毫無疑問,以『城市』為主題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成為全面探討和展示新世紀人類城市生活的一次偉大盛會。『和諧城市』便是21世紀『和諧社會』的縮影。在上海世博會裡,各國人民將充分交流各自在構建和諧城市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展示和諧城市的發展模式。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籌辦上海世博會的工作真正是『著手6個月、著眼60年、關乎全人群』。
所謂『科技創新』,世界博覽會本身就是工業革命背景下科學技術進步的產物。『一切始於世博會』(Everything Begins with Expo)這句世博格言便充分體現了創新在世博會中的靈魂地位。155年來,世博會始終高舉創新的大旗,成為了人類展示新思想、新觀念、新科技、新發明和新創造的舞臺。新世紀伊始,伴隨著人類交通方式和通訊方式的新革命,伴隨著生物醫藥技術的突破和人類基因密碼的破譯,伴隨著航天技術和納米技術的新發展,人類社會得以在空前廣泛的領域重新認識自我、改造自然。而正是科學技術上的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為人類創造和諧社會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行性,使和諧社會的構建獲得了充分的技術保障。毫無疑問,上海世博會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高舉創新的大旗,推動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傳播,並將科學技術更為廣泛地應用於人類構築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當中。
所謂『文化多元』,世界博覽會是世界上各種文化、思潮和觀念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場所。由於生活環境和歷史發展條件各異,世界上60億人口形成了不同的意識形態、文化習俗和價值觀念。文化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涵,也是和諧社會最為穩固的思想根基。我們所追求的和諧社會應當是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溝通;平等交流,和睦共處。人類邁入21世紀,城市成為了多元文化的匯集地,成為了文化融合和文化創新的重要空間。正因如此,新『城市主義』日益將焦點匯聚在城市『廣場』和『社區』這些人與人交流文化與溝通思想的公共領域,將其作為衡量一座城市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在五年後的上海世博會上,將有不同國度、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7000萬人次紛至沓來,必將成為新世紀人類文明的又一次精彩對話,成為不同文化和諧共處、群芳爭艷、精彩紛呈的又一絢爛篇章。
所謂『合作共贏』,在以往的一些世博會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被『邊緣化』。而作為一屆在發展中國家舉行的世博會,上海世博會將努力吸引200個左右、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前來辦展,從而將以最為廣泛的參與度載入世博會的史冊,真正實現『世界人民的大團圓』。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申博階段的承諾,中國政府將設立一億美元的援助基金,為發展中國家的參展提供資助。由此可見,上海世博會將為中國、為熱愛世界和平的一切國家提供新的機遇,營造共贏發展的局面:中國,尤其是上海和長三角地區將通過上海世博會贏得了新一輪的發展,發達國家將贏得了無限的商機,發展中國家將贏得了集體登臺亮相的機會,而國際社會則將贏來國際展覽事業的新高峰。我們所追求的和諧社會,不僅應是國家內部的安定有序,同時還包含了國與國之間和平穩定、互利合作的含義。『海上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上海世博會上,世界各國人民將普天同慶,共襄盛舉。
所謂『面向未來』,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一屆既傳承歷史、又繼往開來的世博會。各國人民得在184天的展期裡總結歷史經驗、交流聰明纔智、體現合作精神,展望未來發展。在世博會迄今155年的歷史上,在其中的三分之二時間裡,我們的國家積貧積弱,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參加國際事務,更談不上對世界有所貢獻。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由於種種原因出國的人數也僅佔總人口的1%。而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中國將可以與世界實現零距離的接觸,進一步融入世界,同時也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一言以蔽之,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蘊含雋永的主題之下,上海世博會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范本,充分表達和諧社會的內涵。這將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偉大精神與世界的發展潮流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世界攜手,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周漢民,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駐國際展覽局代表、國際展覽局規則委員會副主席、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委員、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常務副主任。
周漢民教授現還兼任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私法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世界貿易組織上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等職務,同時還是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華東政法學院、上海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等學校的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2002年,曾作為中國駐國際展覽局代表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常駐法國巴黎,從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工作。)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