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流失,這是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西部幾個代表團“點擊率”非常高的一個話題。許多代表感嘆:西部留情難留人啊,別說孔雀,現在連麻雀都要東南飛了!
“在過去10年,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同樣水平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校長王利民代表說,蘭州大學的情況只是西部地區人才流失的一個縮影。
我國西部地區人才總量不足,每萬人中人才數量爲323人,低於全國487人的平均數。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西部地區國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僅佔40%。人才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和少數專業,而基層、生產第一線、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嚴重缺乏,工程技術、科研、經濟管理、高新技術人才十分短缺。
王利民說,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部人才流出量是流入量的兩倍以上,特別是中青年骨幹人才大量外流。新疆近年來調往內地的專業技術人員高達兩萬多人,青海省20年來調走或者自動離開青海的科技人員估計在5萬人以上。陝西省前年畢業的4600多名碩士學位以上的研究生,有80%擇業到了東部。甘肅省每年在外地高校培養的非師範類畢業生的迴歸率只有40%,甘肅農業大學培養的27名畜牧業碩士研究生現已全部調走。
“東西部發展不平衡,造成人才流向的不平衡。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立足,吸引衆多東南沿海地區的人才,而東南沿海地區又從西部‘挖人’。在環境、收入、實惠面前,西部沒有任何優勢。”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經濟發展越快,越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越是人才少的地方,經濟發展越慢,越不易吸引人才,這種情況對西部欠發達地區而言,是十分嚴峻的挑戰。”
安永紅、石晶、李發伸等代表說,西部爲留住人才提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可現實並非如此。整個西部的工資等待遇現在並不高。有關西部地區經濟開發、教育發展、地理生態保護髮展等各類重大項目,由於許多申報條件的限制,沒有形成以西部地區高校研究機構爲主聯合申報、以西部高層次研究人員爲主研究開發的格局,直接導致大量西部高水平研究人員成爲東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打工者,在事業上也留不住人。至於感情留人,也只能是留得住情留不住人!
代表們認爲,人才流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不流動肯定只會是死水一潭。關鍵是看流出、流入能不能平衡。西部如果不及時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人才流動必然會出現失衡,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面對國外和東部對人才的激烈爭奪,這種失衡可能還會加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