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盤山七壯士”倖存者馬佔東之墓
|
8月15日,一個令我們民族永遠無法忘懷的日子。60年前的這一天,日本投降。經過血與火的抗爭,我們的民族,最終贏得了百年反侵略歷史上第一次全面勝利。60年後的今天,爲了追尋抗戰英雄的足跡,帶着對抗日戰場浴血奮戰革命烈士的緬懷,和對艱苦卓絕抗戰歷史的回顧,《城市快報》特派記者兵分三路對冀中平原天津周邊地區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尋訪,其中包括冉莊地道戰舊址、雁翎游擊隊所在地白洋澱和有着“天津狼牙山壯舉”之稱的“薊縣盤山七壯士”。
掩護部隊“盤山七壯士”曾跳崖
|
|
馬佔東遺像
|
1941年秋,在河北省易縣的狼牙山上,有5名八路軍戰士爲掩護部隊阻擊日寇,最後戰到彈盡糧絕跳崖殉國,成爲家喻戶曉的“狼牙山五壯士”。但鮮爲人知的是,在比這一英雄壯舉還早一年多的1940年夏天,天津市薊縣盤山抗日革命根據地犬牙交錯、險峻峭拔的蓮花峯上,也發生過類似“狼牙山五壯士”的“盤山七壯士”的悲壯故事。盤山蓮花峯上,冀東八路軍7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爲阻擊日寇捨生跳崖,這個英勇悲壯的故事,60年來一直鮮爲人知。
近日,本報記者來到薊縣想尋訪當年“盤山七壯士”的英雄故事。在薊縣文化局工作人員李振來和薊縣黨史研究室主任高卓越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當年“盤山七壯士”中唯一生還者馬佔東的侄子張永文。今年已經72歲的張永文老人給我們講述了叔叔馬佔東當年英勇故事。
跳下深澗的班長馬佔東,被山腰擋住又彈到酸棗棵子上,身體多處負傷,連臉都被酸棗荊棘扎破了,但總算是倖免於難……
馬佔東原名張正順,1919年生於薊縣瓦岔莊,參加八路軍以後化名馬佔東。馬佔東從冀東暴動以後跟隨包森副司令員擔任戰士、警衛員、班長,參加了開闢盤山抗日根據地的許多戰鬥。1940年夏季的一天,剛剛組建的八路軍十三團在盤山蓮花峯後的樑莊子(現樑後莊)進行休整時,突遭到來自薊縣和平谷的日寇南北夾擊。警衛班長馬佔東帶領6名戰士頑強迎敵,直到部隊安全轉移。全班陷入敵軍重圍後,他們摔壞槍支,高呼口號,集體跳下百丈懸崖。後來,跳下深澗的班長馬佔東,被山腰擋住又彈到酸棗棵子上,身體多處負傷,連臉都被酸棗荊棘扎破了,但總算是倖免於難。馬佔東傷好後轉到另一個部隊,繼續戰鬥。直到2002年馬佔東病故時,無人知曉他便是盤山抗日七壯士之一。
“不能增加國家的負擔,不能用國家的財產方便自己。”他講這些戰鬥,總是講戰友的英勇,很少提到自己……
馬佔東離休以後,張永文從老家到四川去看望他,叔叔卻讓自己坐公交車過去。當張永文問叔叔馬佔東爲什麼不用紅旗車來接自己時,叔叔的一番話讓張永文終生難忘:“不能增加國家的負擔,不能用國家的財產方便自己。”馬佔東跟孩子們講起在蓮花峯上犧牲的6位戰友時,總是講戰友的英勇,很少提到自己。
瓦岔莊村北,一個生長着茂密高粱和玉米的土丘上有一座普通土墳,這就是戰鬥了一生的英雄長眠之地……
瓦岔莊村北,生長着茂密高粱和玉米的土丘上有一座普通土墳,這就是戰鬥了一生的英雄馬佔東的長眠之地。從這裏北望,馬佔東七勇士戰鬥過的聖地蓮花峯巍巍聳立,他在這裏長眠,同生前的戰友、首長遙遙相望,得到永生。老人臨終囑咐家人把骨灰送回故鄉,不要給組織添麻煩,讓家人自己操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