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
7月11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在天津黨組織的領導下,天津學生救國聯合會發起募捐運動,並派代表攜帶慰問品,赴二十九軍駐地慰問。
7月15日在天津黨組織的支持下,天津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該會成立後要求國民政府支持二十九軍抗戰,誓不簽訂任何屈辱協約。併發出通電,號召天津各界援助二十九軍抗戰。
7月23日黨領導的革命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總部負責人來天津開展工作,組織青年學生赴根據地抗日。
7月28日日軍集中兵力包圍天津。駐守大沽、小站的二十九軍與日軍激戰。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副師長兼國民黨天津市警察局長李文田召開軍政要員會,決定出擊駐津日軍,併發通電:“誓與天津市共存亡。”
7月29日駐天津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在李文田率領下,凌晨1時起,向駐天津日軍發起攻擊。初戰進展順利,攻佔了東站、北寧鐵路局,燒燬了東局子機場坪上的日機十餘架,包圍了海光寺兵營,攻進了日租界。晨6時半,日軍向駐守塘沽的二十九軍將士發起攻擊。下午,日軍從東局子、宜興埠、東站、總站方向,分四路包圍市區,在日、意租界間的海河上搭起浮橋,大批日軍增援而至,並用20餘架飛機狂轟濫炸,持續了4個小時。市區一片火海,房屋倒塌,百姓遭殃。當天死於戰火中的市民有2000餘人,難民10萬人以上。
7月30日日軍派騎兵百餘人,數輛滿載煤油的汽車駛進南開大學,對未炸平的校舍潑油縱火,使學校成爲一片瓦礫,財產損失達350萬元。日軍集中炮擊金湯橋、警察局、特二區、特三區、東馬路。4000名警察進行抵抗,被日軍解除武裝。守衛在華新紗廠(今天津印染廠)水樓上的5名保安戰士,同日軍殊死搏鬥,最後遭日軍放毒氣彈英勇犧牲。二十九軍將士與日軍激戰15小時,終因寡不敵衆,撤出天津。同日,大批日軍從大沽口進入天津。除英、法、意租界外,整個天津淪陷。全市被毀房屋2500間,被日軍破壞、強佔的校舍377間,受炮火摧毀的工廠、企業53家。
7月31日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姚依林指示津西王蘭莊(今屬西青區)黨支部,立即組織羣衆破壞交通線,阻止日軍南下。
8月在中共天津市委的領導下,重建“民先”天津地方隊部,並在“民先”隊部內建立黨支部,開展抗日活動。
同月華北各界救國會從北平遷到天津。爲了廣泛組織發動各界羣衆抗日,中共河北省委決定,把華北各界救國會改名爲“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
同月日軍佔領天津後,接管第一、二、五、六電話分局和電報局。電話南局工人在地下黨的領導下展開“抗交”鬥爭,堅持近三年。天津鐵路職工2600餘人拒絕爲日軍服務自動離職。
9月10日天津工人救國十人團散發《告工人書》,號召工人和全市人民團結起來,抵抗日本侵略軍。
9月25日黨領導下的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冀東分會在天津成立,並散發《時局宣言》。
9月中共北方局書記劉少奇指示中共河北省委,把工作中心和注意力轉向農村。中共天津市委的中心任務是積極支援抗日遊擊戰爭,輸送人力、物力,爲建設敵後抗日根據地做貢獻。
同月中共天津市委出版《抗日小報》宣傳抗日。
12月12日耀華學校校長趙天麟召開租界區教育界50多位中小學校長、教師會,號召“救國抗日到底,決不當亡國奴”,並通過決議:不改原有教科書,各校一律不買日貨,不參加軍訓。
12月中共王蘭莊支部領導發動黨員以各種身份做掩護,在八里臺、西營門一帶散發抗日傳單。
■1938年
2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電示八路軍總部、北方局、晉察冀軍區,要求派遣精幹部隊和得力幹部到冀東農村,創建以霧靈山爲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2月16日活躍在津郊及丁字沽、西營門外一帶的抗日遊擊隊,消滅了這一帶的日僞公安局偵緝隊。
4月5日天津市電話局技術負責人朱彭壽在上班途中,遭日本憲兵劫持,逼他交出電話全局的機線圖紙及下令停止工人“抗交”,他拒絕後被殺害。
5月30日中共河北省委以華北人民武裝自衛委員會名義在法租界召開祕密會議。決定在冀東成立華北抗日聯軍,對日軍展開武裝鬥爭。
5月在黨組織的發動下,武清縣內相繼建立抗日武裝,先後編入人民自衛軍北上抗日先鋒隊第十四、十五、十六大隊。這些抗日武裝力量在京山鐵路一帶頻繁活動,打擊日軍。寶坻縣內有抗日武裝力量近700人。
6月21日八路軍宋時輪、鄧華支隊(第四縱隊)由平西、平北挺進冀東後,在薊縣靠山集、將軍關、茅山、下營一帶與敵人交戰。同月在八路軍影響和爭取下,馬伸橋自衛團300餘人起義參加八路軍抗日,揭開了薊縣抗日武裝大暴動的序幕。
6月27日耀華學校校長趙天麟從住地去學校,行至英租界倫敦道(今成都道)時,被日本特務殺害。
7月13日八路軍第三縱隊獨立一支隊第十四大隊,在武清城西伏擊日軍土屋部隊,擊毀汽車兩輛,斃傷日軍70餘人。
7月14日薊縣三區抗日救國會成功襲擊邦均僞公安三分局及大孫各莊僞三區戒毒所,繳獲大批槍支,打響了冀東西部武裝暴動的第一槍。
7月31日八路軍第四縱隊與抗聯隊伍攻下薊縣縣城後,建立薊縣抗日民主政府。
8月中旬冀東大暴動以來,共20個縣10餘萬抗聯武裝參加起義。薊縣、寶坻、寧河廣大人民羣衆和武裝隊伍積極參加,爲暴動做出貢獻。
9月根據中共北方局指示,成立中共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負責北平、天津、唐山三市和北寧、平綏兩條鐵路沿線地區黨的工作。
10月在塘沽新港碼頭,停靠一艘3000噸日輪“營口丸”,內裝從天津、河北省各地掠奪的棉花。革命志士趁裝貨之機,把定時燃燒物塞進棉包堆裏。“營口丸”離港不久,棉包起火,全部化爲灰燼。
11月中共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決定成立北寧鐵路黨委,組成黨的外圍組織“北寧鐵路職工抗日救國會”,並建起祕密交通線,輸送軍用品、藥品到根據地。
■1939年
1月1日公大六廠地下黨領導工人開展抗日鬥爭,火燒了爲日軍生產軍需品的倉庫。4月9日“抗日鋤奸團”成員在英租界大光明影院刺殺了漢奸、華北聯合準備銀行天津支行經理、僞天津海關監督程錫庚。
4月包森支隊粉碎日寇憲兵隊和冀東僞保安隊對遵化以北山麓地區的聯合“掃蕩”,共斃敵百餘人,擊毀汽車5輛,生擒日本天皇表弟、憲兵司令赤本大佐。
5月16日中共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天津城市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直接領導的支部有小站支部、王蘭莊支部、公大紗廠和北洋紗廠聯合支部、天津站支部、“青抗先”支部、“民先”隊部支部和祕密電臺等。
9月李運昌、劉誠光等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將冀東所有抗日武裝統一編爲八路軍第十三支隊。
10月華北交通公司所屬天津鐵道工廠(機車車輛廠)工人舉行怠工鬥爭,抗議日本工頭毒打工人,迫使工頭釋放工人。
■1940年
1月中共北方局成立城市工作委員會,派遣幹部到各城市,建立和整頓黨的組織。同月,中共冀熱察區委冀東分委召開會議,決定肅清遷安、遵化、薊縣等地土匪,開展鋤奸活動;開闢新區,建立民主政權和青年報國會組織;將冀東抗日武裝編爲8個總隊,分赴各地堅持抗日武裝鬥爭。
5月13日天津電機廠160多名工人舉行罷工。
7月28日包森指揮4個連在盤山白草窪全殲“掃蕩”盤山日軍1個騎兵中隊。
8月20日八路軍百團大戰開始,冀東抗日根據地軍民配合百團大戰開展敵後鬥爭。
8月27日“抗日鋤奸團”成員爆炸中原公司(今百貨大樓),全部商品、貨櫃等均被燒燬,損失500萬元。
10月黨的外圍組織中國青年抗日先鋒隊(簡稱“青抗先”)成立。
12月15日天津東站工人破壞日軍修建琉璃河水泥廠設備,拖延日軍運輸計劃。
12月下旬日軍企圖摧毀盤山抗日根據地,每天出動飛機數架狂轟濫炸,盤山周圍10餘村莊變成廢墟。
■1941年
3月中共平津唐點線工委天津城委,在黨的外圍組織“青抗先”成員中發展黨員,並建起黨支部。
4月中共冀東區分委決定向西南方向開闢新區,在武清、寶坻建立抗日根據地。
5月17日天津地毯業40餘工廠1500工人聯合罷工,鬥爭堅持21天。
7月八路軍十三團和部分地方武裝,攻克寶坻八門城日僞軍據點。
8月冀東主力部隊向寶坻進發,先後攻克敵人3個據點,俘敵70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