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年
1月13日八路軍十三團7個連在薊縣果河沿,全殲號稱“模範治安軍”的僞治安軍第四團,繳獲大批武器彈藥,擊潰援增的僞治安軍第三團。
2月17日抗日名將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兼十三團團長包森在遵化野戶山村同日僞軍作戰,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1歲。
2月根據地冀中行署貿易局採購人員進市採購物資,住河北大街同增、同盛、福泉等客棧,啓運物資時被日僞特務包圍。
6月在日軍“掃蕩”中,冀東地區兩萬餘羣衆慘遭殺害,薊縣部分地區成爲“無人區”。
7月20日接受中共冀中區委八地委領導的青年組織,天津市青年抗日救國會成立。
10月“青救會”以八路軍冀中軍區的名義,在市內印發《給僞軍組織同胞的一封信》和《勝利在望,同胞們團結向前》兩種傳單。
11月2日塘沽裝卸工人破壞日軍貨物列車,造成出軌事故,4節貨車翻車。
12月中共中央發出《加強淪陷區工作的決定》。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平津工作委員會派黨員幹部進入天津開闢工作。
■1943年
3月中共晉察冀分局城委派黨員幹部進市開展抗日鬥爭。
5月4日“青救會”以八路軍冀中軍區的名義,在市內印發《五四紀念日告天津全體青年書》傳單。
6月市內大紅橋碼頭(在今紅橋區)成爲向冀中、冀南、渤海抗日根據地運送物資的祕密水上運輸站。
7月下旬中共冀中區委十地委決定:把“青救會”更名爲“天津市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簡稱“天津抗聯”)。
8月“天津抗聯”深入市內工廠、企業、鐵路、學校,開展抗日宣傳,發展抗日力量。
11月抗日武工隊在津赤鹼灘一帶活動,並將當地改名爲赤土村,建起抗日民主政權。
■1944年
1月1日“天津抗聯”向天津人民宣傳抗日,散發《勝利年到了》傳單500份。
1月28日玉薊寶抗日武裝部隊600餘人,在玉田縣黃土坎村與日僞軍2300餘人激戰13個小時,滅敵數百人。此戰對恢復薊縣根據地基本區產生重要作用。
4月28日“天津抗聯”印發《迎接五月,準備反攻》傳單1600份。爲擴大宣傳抗聯隊員登上中原公司樓頂散發傳單。
4月冀中津南支隊襲擊日軍在天津水產街開辦的修械所,迫使修械所關閉。同時,津南支隊手槍隊在天津市區至楊村、塘沽、靜海一帶鐵路扒火車,破壞日軍運輸線。
6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城市工作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充分認識佔領大城市的重要性。各抗日根據地縣以上黨組織紛紛成立城市工作部,中共渤海區委、中共冀東區委、中共冀中區委、中央北方局城委等均派遣黨員幹部進入天津市內開展工作。
6月11日“天津抗聯”散發《握緊拳頭,奮起殺敵,挺起胸膛,準備反攻》傳單,使日僞當局震驚。
6月30日塘沽“勞工營”在解放區的河北省南皮縣二區區長劉健民和中共山東省慶雲縣委敵工部幹部範自強二人策劃下,利用日本人午夜換崗之機,率勞工暴動,衝出電網,越獄逃出114人,死亡7人。
8月中共冀中區十分區三聯縣二聯區區小隊和手槍隊13人,化裝成日本憲兵進入天津市內,襲擊了大紅橋日軍修械所。
9月15日“天津抗聯”黨總支派遣黨員幹部進入雙喜紗廠(後改爲棉紡五廠)、恆源紗廠和天津鐵路機務段當工人,開展黨的工人工作。
10月中共津南支隊三中隊負責人,通過隱蔽在天津敵特高課的中共地下工作人員進入天津市內,發展30餘人,經常活動在津浦路一線,截劫敵軍用物資,打擊漢奸。被日僞稱之爲“黑旗隊”。
年底中共渤海區委天津臨時工委委員、宣傳部長劉家璽及其他三位臨時工委委員,均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入獄,劉家璽被害獄中。
■1945年
2月25日冀東第十八軍分區十區隊特務連、十三團一部和香武寶縣支隊等抗日武裝,在寶坻縣城西北趙各莊,全殲日軍“剔抉隊”100餘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
3月冀中九分區武工隊襲擊了靜海縣城的日僞軍崗樓和天津市內小王莊的日僞軍據點。
4月30日華北交通株式會社鐵道工廠(即津浦大廠)地下黨支部組織黨員團結工人積極分子,將器材運出廠外,破壞了日軍修理裝甲車的計劃。
6月25日冀中九分區三十八區隊和津南支隊深入天津近郊活動,伏擊了白塘口、鹹水沽300餘日僞軍。
6月天津城區已處在周邊抗日根據地包圍之中。
8月11日中共晉察冀分局和軍區,按照黨中央指示,立即做出全面反攻的部署。決定反攻矛頭指向北平、天津、張家口、承德等地。
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佈投降。天津人民和全中國人民一道歡慶抗戰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