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機短信進行詐騙的事件本報最近報道了不少,但還是有人“中招”。這不,昨日上午,在某外資企業工作的劉女士就被不法分子以“轉款廢卡”的名義,騙走人民幣15000餘元。
自述就這樣被蒙走了15000元
前天,我的手機接到一條短信,稱我10月份在北京某商廈消費了人民幣5000元,如果不進行確認的話,這筆費用將自動從她的農業銀行賬戶中扣除。發信人是“中國銀聯”,短信的最後是一串手機號碼。
接到短信後,我回想起國慶節的時候確實去過一次北京,但自己並沒有刷卡消費。我按照短信上的號碼回撥了電話,接電話的是個男的,他說自己是“中國銀聯”的工作人員。聽我說完情況,對方先問我是否在北京那家商廈消費過,我當即表示沒有。接着,那男子解釋說:“可能是銀行系統出現了故障。”之後,便告訴我一個賬戶,讓我把錢都存進去。只有這樣,他才能幫我將這張銀行卡廢除掉,重新再辦理一張。我信以爲真,便在一個自動櫃員機前按照“工作人員”的指令進行了操作,把銀行卡內存有的15000餘元錢款轉至一張牡丹靈通卡內。事後,我越想越不對勁,馬上趕到銀行查賬,可是已經晚了,那筆錢已經被人提走了。我只得打電話報了警。
揭祕短信詐騙手段
記者從和平巡警支隊瞭解到,目前本市利用手機短信詐騙的案件屢屢發生。犯罪分子通常會利用人們對所持銀行卡很關注的心理,給外地手機用戶發短信。用戶打電話查詢時,犯罪分子會僞裝成銀行卡部的“工作人員”耐心講解,稱用戶所有的銀行卡均可能被他人複製,問是否需進行密碼保護。用戶決定進行密碼保護時,犯罪分子往往用比較專業的術語,矇騙用戶到自動櫃員機前把銀行卡內的存款轉賬至指定的“信用卡”內,一旦上述計劃完成,犯罪分子便迅速從所謂進行了密碼保護的“信用卡”中將錢款提空。
特別提醒
針對此類詐騙案件,警方提醒廣大市民,一般銀行客服號碼都爲“9”打頭的5位號碼,而詐騙短信留下的所謂諮詢電話則是8位的固定電話或是手機號碼。一旦接到這類短信,不要匆忙按照短信內容行事,應撥打銀行公開的客戶服務熱線諮詢或解決有關問題,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