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王蒙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巴金先生算不上是一個幽默的人,但他一談起文學就笑得十分燦爛,他曾對我說,你要多寫點,再多寫點。
王蒙回憶說,我第一次見到巴金先生是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當時我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在參加一些文學活動時就開始接觸巴老了,如今,仍對巴老的講話記憶猶新。王蒙說,當時我與巴老雖然沒有很多的交往,但對他的爲人和文風感觸很深,從此,我便立志在文學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
王蒙說,1981年是他第一次去拜訪巴老,從那以後,每次去上海幾乎都要看望巴老。巴老的身體從70年代末就不太好,但是,在很多年裏,每次去看他,巴老都是親自從二樓出來,一直送到花園裏。巴老爲人平和謙虛,對後人的呵護讓人備感親切。巴金是很少笑的人,但當巴老談及我和張潔的某篇短篇小說時,先生會心地笑了,笑容是那麼燦爛。這是我在以往任何場合中都沒有見到過的。後來聽他的女兒小林說,巴老也只有在談到文學作品時纔會有如此燦爛的笑容。
王蒙還回憶說,巴老時常顯得有點憂鬱,他不算太幽默,但他的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都燃燒着熾烈的真情。他提倡說真話,提倡文學要上去,作家要下去。我在文化部工作時,巴老很少問及我的工作,談得最多的,是鼓勵我多寫點作品。“多寫,再多寫。”巴老總是這樣說。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王蒙與巴金的交往很頻繁。王蒙對巴老送給他書很有感慨。王蒙說,巴老把精裝的有編號的《隨想錄》送給我,當時,老人身體也不太好,在書寫贈言時,手不停地打顫,但巴老認真執著的勁兒,現在想來很是感動。
“我見過不少作家了,最本色,最謙虛,最關懷青年人愛護青年人的就是巴金。”王蒙這樣評價巴金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