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本伯格在檢查1918年大流感病毒基因序列

羣鳥在暮色中飛過印度首都新德里,由於歐洲發現H5N1型禽流感病毒,全球各國紛紛加強警惕,防止禽流感在本國蔓延

厄爾·布朗認爲,關鍵在於防止野鳥感染家禽

克羅地亞農業部工作人員爲汽車消毒,以防止疫情在該國蔓延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附近的瓦爾納城裏的活禽銷售市場。歐盟要求各成員國嚴防禽流感蔓延
大流感前夜?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禽流感還是零散發生在這個龐大地球各個遙遠角落的一些禽鳥死亡事件。只有那些專業的科學家和相關政府官員知道,一個禽流感全球傳播的鏈條已經形成,一種導致數以億計的禽鳥死亡或被捕殺的致命病毒,正離人類越來越近。
這可能是1918年導致5000萬人死亡的大流感後,最可怕的一次全球醫療和健康危機。現有的醫學進展顯然並不樂觀,如果大流行不幸爆發,在現有的醫療水平下,專家預計最少740萬人可能因此死亡,而亞洲將是這場災難的中心。
流行性疾病大爆發的時刻,國際合作被證明至關重要。從10月下旬開始,世衛組織官員、專家以及各國衛生官員將召開幾次重要會議,共同商討應對禽流感的措施。國際壓力和國際義務,重新規定了重大流行病的國際政治內涵。在經濟和疾病雙重全球化下,如何在防治世界性的流行疾病中,扮演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角色,是中國面臨的新課題。
疾病同樣考驗亞洲政府的應對之道。歷史表明,一個社會面臨重大公共衛生和健康危機時,信息公開、應急預案和民間力量的作用舉足輕重,爲維持社會穩定而讓民衆在不知情中幸福生活,代價將十分高昂。
而禽流感繼SARS之後,再次將改善公共衛生、加強國民教育和調整產業結構的任務,觸目地擺在亞洲發展中國家的面前。避免使我們的社會成爲疫病的溫牀,有待於改變崇拜GDP的發展模式,重塑人與自然的關係,保護環境,使社會分配向國民健康、教育以及貧困人口傾斜。
同樣不能忽視的還有市場規則給全球防疫帶來的壁壘。這真是一個悖論。但事實上,如何加強國際醫學合作,及時公開最新疫苗和抗疫病藥物,使人類共享醫療科學發展成果,的確還有待世界範圍內的政治合作和制度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