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學生畢業求職高峯,最近一段時間,記者在每週六、日各人才交流會上看到,一些求職者爲落實單位積累經驗,竟採取了“零工資就業”的方式。所謂“零工資就業”,就是求職者不向招聘單位索取報酬而白勞動。
繼大學生就業出現“800元最低工資”之後,又出現了“零工資就業”,這是爲什麼呢?北方人才人事代理部的周部長說,當就業的大門變得很窄的時候,要想過這個大門,不“主動”把自己變得“矮小”一點,怎麼能過得去呢?據專家分析,一些大學生固守傳統的擇業觀,促成了“低工資就業”甚至“零工資就業”。
求職方:大學生
後悔選擇“零工資就業”
“現在好後悔提出‘零工資就業’,三個月了,公司一分錢也沒給,生活費還得向父母伸手要,看着有的同學一個月領好幾千塊錢的工資,心裏真不是個滋味。”某高校的小週一臉沮喪地對記者說。她告訴記者,因爲自己所學專業在求職上沒有優勢,而且自己尚未正式畢業,所以才提出“零工資就業”。
“零工資就業”賺來好差事
王小姐在某公司“零工資就業”已有半年。“我覺得當初還是很理智的,由於沒有工作經驗,想找一份好工作真的很難。考慮之後,我選擇以實習生名義‘零工資就業’。如今,工作能力已鍛煉出來了,還得到領導的認可。今年極有可能被公司留下。”王小姐認爲,自己“零工資就業”賺來了一份好差事。
招聘方:企業
不會爲工資錯過人才
對“零工資就業”,部分企業負責人認爲,缺少工作能力的人,哪怕不要錢企業也不歡迎。某企業人事經理指出:“雖然公司正在招人,但是不贊成‘零工資就業’。我們看重的是畢業生自身的素質和潛力。對我們來說,不會爲了省一點工資而錯過一個好的人才。”
職場專家
一定程度上擾亂就業市場
智聯招聘網職場專家認爲,“零工資就業”並非沒有任何要求,這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求職者在廉價推銷自己的同時,給其他求職者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大學生就業市場。同時,抱着不要工資只要工作的願望來求職,往往會被唯利是圖的企業利用。因此選擇“零工資就業”要慎之又慎。“零工資就業”是否違反《勞動法》?
在採訪中得知,“零工資就業”的求職者有許多已離開原單位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也有一部分求職者儘管有怨言,但還在兌現着“零工資”的諾言。
北方人才人事代理部的周部長說,《勞動法》本着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大學生主動到企業中去免費提供勞動,這是求職者本人的個人行爲,這本身不違法,但“零工資”可能給社會產生很多影響。
“但是,如果企業與勞動者簽了合同,建立了勞動關係,此時就不能實行‘零工資’了。”周部長說,“因爲勞動合同裏面有一個必備的條款———工資條款,根據《勞動法》規定,員工得到的勞動報酬不能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