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上海青年報報道,五一期間,央視青年歌手大賽每天進行直播,連續三年擔任綜合素質考官的餘秋雨,此番卻遭遇『滑鐵盧』。據節目組透露,每晚央視青歌賽現場都會收到全國上萬觀眾的來信來電。餘秋雨在前幾天的比賽中說『仁者樂山』,把『樂(yue)』說成了『le』,把杯水車薪的『車(che)』念成了『Ju』,一時間引來了十萬多條短信,內容都是指責餘秋雨作為權威,不應該念錯字,實在對不起觀眾。
在5月5日晚上的比賽中,有一個歌手在解釋『負荊請罪』的意思時,餘秋雨發表點評,稱自己不太喜歡用成語。『我寫作的秘密,就是不要用成語,不要用形容詞,它會阻礙你的寫作水平。』話音纔落,就有上萬名觀眾打進熱線,紛紛指責餘秋雨,『作為權威不能把個人觀點代表全國觀眾的觀點』,『這是在誤導觀眾』……這幾天,給餘秋雨挑刺的觀眾越來越多。而餘秋雨卻對此表示:『多大個事兒啊!』又引來一片質疑聲,有幾千名觀眾要求餘秋雨『下課』。
面對重大壓力,這幾天餘秋雨做出了不少改進,一字一句都顯得小心翼翼。在5月6日晚進行的比賽中,一位歌手因為不了解小說,而沒有回答出關於小說《水滸》的問題。餘秋雨在點評時格外開通,稱自己在小學時更丟人,『人家都能背出水滸中的108將,我怎麼也背不出來……』一番溫柔點評引得場下一片熱烈掌聲。節目組表示,只要餘秋雨能做出改進,節目組是不會更換評委的。
餘秋雨輕松回應『多大的事啊,要用炮轟?』
『聽說網上有人在炮轟我?』
5月4日晚,在第12屆青歌大賽央視1000平米的演播現場,綜合素質評委餘秋雨化好妝落座前,看見站立一旁的記者,不由微笑著問起。
從沒見過這麼率性的人,他的身上有許多頭銜:學者、大師、教授……,只因第二場比賽的點評過程中提及『仁者樂(le)山』一詞,遭到觀眾當場質疑,於是網上出現了眾多『評委餘秋雨念錯字遭炮轟』的此類消息。
沒想到餘秋雨倒是毫不回避地自己提及了此事,臉上的表情讓人多少有些放心,他笑呵呵地說起:『這是我的專業,我太了解了。』
『那麼正確的說法到底應該讀哪個音?』
『沒有正確。』
回答出乎意料。
原來,聽餘秋雨教授一解釋纔明白,我國古代的讀音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千裡走單騎(qi)』,若按古音,我們都讀錯了,應該讀『千裡走單騎(ji)』;『車(che)水馬龍』也不對,應該是車(ju)水馬龍;再如,暴露不應該講bao lu,應是pu lu;而說服(shuo fu)也不對,應該說shui fu。
若照這麼論起來,倒真是能把人繞暈了。誰正誰誤,報紙上也是爭論不休。而餘秋雨教授本人的觀點是:語言應該根據人們生活的實際發展來尋找它的支橕點,要用活的語言,通用的語言,來激活傳統語言。
二千多年前我們的孔老先生的確提出的是『樂(yao)山樂(yao)水』,但二千多年過去,我們到底是拘泥於傳統的文言,還是用現在的通用語言來讀解?引而論之,繁體字和簡體字,究竟誰正誰誤?
沒想到,一場青歌大賽竟然引發了這麼深厚的一個學術命題,這也算是青歌賽的一個含金量了吧。
『如果用古音來讀,相信我們古代的很多字就沒法活在今天人的嘴上了。』餘秋雨有些調侃地說道。
面對誤解和炮轟,餘秋雨心態平和,坦然相陳:
『昨天我還和沛東提起這個觀點,按古音讀也是可以的,但同時應該允許別人按現在的語音來讀,要允許對話和討論,多大的事啊,就用炮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