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廣州市民個人生活感受調查昨公佈,近五成人不滿“看病就醫”
●調查時間:今年8月
●調查方式:隨機抽樣
●訪問人數:廣州市老八區1035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收入的市民
●調查內容:包括市民對個人經濟、社會生活的13個方面的感受。其中,經濟生活類指標有“就業狀況”、“個人收入”、“住房狀況”、“掙錢機會”、“個人經濟地位”、“勞保福利”共6項;社會生活類指標有“工作”、“人際關係”、“看病就醫”、“個人業餘生活”、“個人社會地位”、“人身安全保障”、“人權保障”共7項。
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昨日公佈“2006年度廣州市民個人生活感受調查”,在對個人生活感受的包括就業狀況、工作、個人收入、人際關係等4項核心指標中,收入穩定,因職業特殊而受他人尊重的公職人員的滿意度均高於其他職業或羣體。此外,弱勢羣體對於“勞保福利”、“看病就醫”的感受較差問題仍很突出。
住房和看病就醫不滿意度增幅最大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廣州市民對這一年的生活狀況是認同的。市民對個人社會生活感受中的5項指標的可接受度在七成八以上,最高的是“人際關係”,可接受度爲96%。市民對個人經濟生活感受的6項指標的滿意度均偏低,分別在一成七至二成六之間,最低的是“掙錢機會”,爲17.5%;最高的是“勞保福利”,爲35.5%。
近四年來,個人經濟生活感受的6項指標中,有5項指標的滿意度、可接受度呈上升趨勢。其中,“就業狀況”的滿意度增幅、不滿意度降幅變化較大,而“住房狀況”的滿意度下降、不滿意度上升,今年該項指標的滿意度僅26.2%,爲四年來最低,不滿意度四年來持續上升至今年的27.4%。
另外,“看病就醫”滿意度從2003年的28.4%持續下降到2006年的19.7%,該項指標的不滿意度從2003年的32.6%上升到2006年的46%,接近五成人不滿。
就業和個人收入公職人員滿意度高
在對個人生活感受的包括就業狀況、工作、個人收入、人際關係等4項核心指標中,調查顯示,年紀較輕、收入較高、教育水平較高的羣體及公職人員,這一年的生活感受相對較好;而年齡較長、收入較低、教育水平較低的羣體及散工、無業者,感受相對較差,不滿意指標更突出。
在各項指標中,公職人員的滿意度均較高,且其不滿意度也與其他羣體差距較大。其中,其對“就業狀況”的感受最好,滿意度高於散工、無業者18個百分點,不滿意度低41.2個百分點;“工作”感受滿意度比散工、無業者高35.2個百分點,不滿意度低31.6個百分點;“個人收入”的感受明顯好於散工、無業者,其滿意度超過後者19.6個百分點,不滿意度更相差近40個百分點;公職人員對“人際關係”的感受更是最好,滿意度爲68.5%,比離退休人員高34.7個百分點。綜上所述,不難理解近年來持續升溫的“考公務員熱”現象。
社會邊緣羣體不滿“勞保福利”
調查還發現,在“勞保福利”、“看病就醫”、“人際關係”上均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數據顯示,月薪800元以下受訪者對於“勞保福利”的不滿意度高達45.2%,遠高於滿意度;散工、無業者的不滿意度更高,爲52.8%。顯示勞保福利政策帶給市民的感受還是強者更強,應更多關注和扶助相對弱勢羣體。
受訪者對“看病就醫”感受也均較差,不滿意度高達46%,遠遠超過滿意度。社會邊緣羣體則更爲突出,月薪800元以下的受訪者不滿意度爲50.5%,散工、無業者及農民的不滿意度更高達59.4%、59.6%,可見公共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尤其對社會邊緣羣體不均。在“人際關係”方面,年齡越大的人羣對“人際關係”的滿意度越低,其中,60歲以上受訪者的滿意度爲四成,比18-30歲人羣低25.5個百分點;離退休人員的滿意度更低,僅爲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