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社會  >  社會人物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天津公安機關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把紀律教育融入隊伍建設
· 卡塔爾:以色列進攻拉法使停火談判幾乎陷入僵局
· 國臺辦:大陸將對5名臺灣所謂『名嘴』及家屬實施懲戒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4)
· 金正恩試槍 槍槍十環
· 高端訪談|共建俄中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美好未來——訪俄羅斯總統普京
· 央行對7家拒收人民幣現金的單位及責任人作出經濟處罰
· 第二屆『你好,天津』網絡短視頻大賽第三個季賽評選結果公示
· 天開燧世潛心打造『神工』譜系拳頭產品 腦機接口 讓科幻場景走進現實
· 天津新聞 (2024-05-14)
 

河北農民王三妮:青銅鑄鼎記錄告別田賦(組圖)

http://www.enorth.com.cn  2006-12-11 08:13
 

 

  靈壽農民王三妮:青銅鑄鼎記錄告別田賦

  調查人:本報記者劉學斤見習記者郭天力。

  調查時間:2006年12月5日。

  調查地點:靈壽縣。

  調查事件:以國家法律形式規定免征農業稅即將一年之際,靈壽縣青廉村農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別田賦鼎』橫空出世,琅然作聲,引來民間、學界和政界的關注,老王因之成為熱點新聞人物。

  歷史上自有國家政權出現,便有了賦稅制度。在中國,此制度收錄於古代經典,著名的《尚書·禹貢》這樣記載,『四海會同,六府孔修,庶士交正,厎(音d殺)慎財賦,咸則三壤成賦』。《左傳》也記載了魯宣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94年實行『初稅畝』的史實。對中國廣大農民而言,種地納糧的田賦制度從其誕生始,暢行於漫漫4000年長途,似乎『天經地義』,他們想不到歷史在進入2005年,『天經地義』的事情會壽終正寢,當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以162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高票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免除農業稅在歷史上也曾短暫地在小范圍內閃現,如西漢時期吳王劉濞就在其封疆內推行過,但那是小國寡民,自不可與全國范圍內的免除同日而語。

  在蒼莽的太行山腳下,在沃野千裡的華北平原邊緣,這個叫王三妮的農民,何以傾其所有鑄造一尊重達252公斤的鼎?僅僅借此以紀念『告別田賦』?鼎者,國之重器,王三妮憑一己之力,自費鑄鼎,僅僅是想用這種方式表達一個農民對免除農業稅費的歡欣鼓舞之情?這些縈繞在許多人心頭的疑問,同樣盤結在我們心頭。12月5日,記者走進靈壽縣青廉村對話王三妮,力圖在活生生的現實世界,還原這一切的前因後果。

  嶺上的青銅工藝品廠

  中山青銅工藝品廠在靈壽縣青廉村西的嶺上。村裡人所謂的嶺,其實是一個土質的高臺,處在上風向。站在上面東望,整個青廉村盡收眼底。

  廠子的法人代表原先是王三妮,現在換成了他的兒子王英傑。王三妮說,剛開始辦時廠子安在村中的家裡,屬家庭式作坊,後來規模擴大,遷到如今的位置,是聽從了曾當過靈壽縣縣委書記和省文化廳廳長的李九元的建議。

  廠院寬敞,正面一排貼白色瓷磚的北屋,兩側是配房和廠棚。60歲的王三妮面色紅潤,頭發花白,熱情地和記者握手。記者請教他名字何以如此女性化,他解釋說,他有過兩個哥哥,可不幸都先後夭折了,爹娘怕我不能長大成人,就起了個女名當女孩子養。農村有這麼種習俗。

  家在村裡,卻並非未見過世面,且近一段日子已數次接受記者的采訪,自稱內向的老王顯然已經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記者提出的任何問題,而他的兒子王英傑面對采訪則顯得有點局促和羞澀,連連把彩球拋給媳婦白璐燕。

  盡管兒子現在是工廠的法人代表,在手藝上並不比我差,我對他的設計能力挺滿意,記者還是能看得出老王是廠子和王家實際的主事人和當家人。

  告別田賦鼎擺放在廠院裡最顯眼的地方,老王用一連串數字,簡介其形制大小:

  鼎采用的是三足雙耳圓鼎,高99厘米,99是最大數;直徑82厘米,總重量252公斤。鼎身銘文560字,魏碑體。沒用篆書,銘文也沒用文言,為的是讓農民好認。

  紋飾主要是祥雲、瑞獸、祥龍、麒麟等幾種,都是用來表現盛世之象的。總體風格雖然是古雅的,但細節上我沒有模仿以往出土的某一種鼎。老王說,鑄鼎共耗費了350公斤紫銅,50公斤錫,整個鼎鑄下來投資了7.8萬元,花了大半年時間。

  鼎之做工足夠精致。可以想象,在相對簡陋的工作條件下,鑄成如此精致的青銅器,鑄造者要揮灑多少汗水,絞盡多少腦汁。

  一個愛琢磨事兒的手藝人

  是什麼力量使老王鑄這樣一尊『不是為了賣』的鼎?還有,老王是如何走上制作青銅工藝品這條路的?

  在一間桌子上有電腦、傳真機、打印機等辦公設備的北屋裡,老王坐在床上開始講述他的故事:

  高小畢業後,我一直在生產隊勞動。等到包產到戶,我家分了14畝地,要把這麼多地收拾利落,不太容易,我也不想光靠種地生活。我愛看書,四大名著、《林海雪原》什麼的,我全看過。從小我就對藝術品感興趣,經常拿泥捏個什麼東西。

  1989年,我在集市上看到有賣銅勺的,就去人家那學活兒。俗話說『四十不學藝』,我40多了纔學鑄銅手藝。

  我愛這個。制作銅勺,用城裡人的話叫什麼產品附加值太少,我就想制作復雜點的工藝品。但是我沒技術,整個靈壽都沒做這個的,我就靠自個兒慢慢摸索著來。制作銅勺的方法算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一點點改進。

  白天事多,思考個事常被打斷,晚上別人都睡了,我愛琢磨事兒,尤其半夜醒來,四周都特別安靜,這時候琢磨事兒腦子特別清醒,常常起來看看書,接著研究白天遇到的工藝上的難題。

  老伴也是嘮叨,嫌我不好好琢磨地裡的活兒,成天鼓搗青銅器什麼的。萬事開頭難啊。我主要制作青銅文物仿制品,仿制中山國出土的鼎、瑞獸一類。為打開市場,我拿上作品,主動找到省裡的文化廳啊旅游局啊,開始誰都不認識,硬是找,一回不行兩回,請他們看看我制作的東西,他們一看,覺得不錯,開始買我的青銅工藝品。

  省城的文化人也會給我提意見,他們會指點我這兒制作得不好,那兒需要改進,這我愛聽,有利於我的技術進步。就怕他們一個勁兒全說好,我知道,人家那樣說實際是說我的東西不好。

  一來二去,信任就建立了起來。現在我們基本上是按訂單生產,河北省好多文化部門都拿我的作品當禮品呢。

  鑄鼎得到領導肯定和支持

  鑄造『告別田賦鼎』被王三妮和家裡人看作是他們事業和生活上的一件大事。

  老王告訴記者,靈壽是貧困縣,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免征農業稅了。『我想,我是制作青銅工藝品的,知道鼎有記載國家大事的功用,我可以制作一個鼎來紀念這個對我們農民來說意義重大的事件。』

  『兒子兒媳本來是要用賺來的錢買個汽車。我們這兒離石家莊遠,送貨往返一趟得花200來塊,很不方便,買個車也必要。可我想,趁國家剛剛頒布免征農業稅的法令,制作個鼎意義更大,車可以以後買。兒子聽話,兒媳孝順,老伴也聽我的,我在家說話一言九鼎。』

  2005年秋天,忙完地裡活兒,廠裡的活兒也不多,他開始進行鑄鼎前期准備工作。他首先專程趕到省城,向認識的一些老領導老專家請教。『我支持你,你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下去,不管哪天把鼎鑄出來,落款那兒的時間也得注明免征農業稅的確切時間。』

  得到這樣的回答後,老王又向縣委縣政府尋求指導。縣長和有關部門給予了他支持和鼓勵,並幫助他潤色了『告別田賦』銘文。

  老王鑄鼎的決心更堅定了。隨後,購置原料、制造模具、翻新火爐等具體工作全面展開。今年9月29日,鑄鼎工作終於『功德圓滿』。

  成為『關注熱點』前後

  『告別田賦鼎』鑄成之後不久,正趕上靈壽縣要在石家莊舉辦『魅力靈壽』展覽。

  『10月25日,縣裡來車把鼎拉到了石家莊。讓我感到驕傲的是,在展覽上,市長看到了我鑄的鼎,很感興趣。』老王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似乎仍抑制不住激動之情。

  在展覽會上,老王有機會和市長一起合影。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中央電視臺一個正在拍關於歷朝田賦制度紀錄片的節目組注意上了他,『他們拍了5集,看到我鑄的鼎後,也高興地說,用這個鼎當田賦終結的象征真是再合適不過』。

  11月初的一天,這個節目組找到老王。『上午10點就來了,拍到下午3點纔走。』

  這也是老王被新聞記者采訪、關注的開始。12月5日,老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同時,也接受了新華社等媒體的采訪,此時的老王已經不怵成為一個『關注熱點』。

  記者問老王:『現在你鑄成了鼎,鄉親們是怎麼看這件事情的?』老王還沒回答,一位精神矍鑠的70多歲的老漢走進來。這位老漢自我介紹說叫吳敬,出版過長篇小說,是位農民作家,『對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是行唐的,今年71歲了,聽說這個事情後仰慕三妮為人,特意騎摩托車好幾十裡找到這裡,不只為了看鼎,主要是為了看鑄鼎的人。三妮是個有境界的人,不單單考慮金錢的問題,他以一個農民的身份來做這個事情,我覺得很有價值。把我這樣70多歲的老漢都吸引了來,你說他做得好不好?』

  王三妮告訴記者,這兩天,像吳敬老漢這樣特地趕來探望的人很多,他們『就是想看看王三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們說『這個鼎鑄出了全國9億農民的心聲』。

  『如果有合適的機構收藏這個鼎,我當然願意了。』老王對記者說,『這家機構最好是河北和北京這一帶的,政治中心周邊吧。如果沒有,我就在家放著,當傳家寶,讓兒孫也知道我們農民是什麼時候不交皇糧國稅的,這種記載的方式,鄭重。』

  記者問:『現在有人對你鑄鼎的動機表示懷疑,認為是作秀,你是為青銅工藝品廠打廣告,你怎麼看這樣的議論?』

  『隨便別人怎麼說。』老王很直率:『我鑄這個鼎就是為表達對國家惠農政策的感激。如果這麼做對我的廠有幫助,那當然更好。』

  嶺上的青銅工藝品廠

  中山青銅工藝品廠在靈壽縣青廉村西的嶺上。村裡人所謂的嶺,其實是一個土質的高臺,處在上風向。站在上面東望,整個青廉村盡收眼底。

  廠子的法人代表原先是王三妮,現在換成了他的兒子王英傑。王三妮說,剛開始辦時廠子安在村中的家裡,屬家庭式作坊,後來規模擴大,遷到如今的位置,是聽從了曾當過靈壽縣縣委書記和省文化廳廳長的李九元的建議。

  廠院寬敞,正面一排貼白色瓷磚的北屋,兩側是配房和廠棚。60歲的王三妮面色紅潤,頭發花白,熱情地和記者握手。記者請教他名字何以如此女性化,他解釋說,他有過兩個哥哥,可不幸都先後夭折了,爹娘怕我不能長大成人,就起了個女名當女孩子養。農村有這麼種習俗。

  家在村裡,卻並非未見過世面,且近一段日子已數次接受記者的采訪,自稱內向的老王顯然已經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記者提出的任何問題,而他的兒子王英傑面對采訪則顯得有點局促和羞澀,連連把彩球拋給媳婦白璐燕。

  盡管兒子現在是工廠的法人代表,在手藝上並不比我差,我對他的設計能力挺滿意,記者還是能看得出老王是廠子和王家實際的主事人和當家人。

  一個愛琢磨事兒的手藝人

  是什麼力量使老王鑄這樣一尊『不是為了賣』的鼎?還有,老王是如何走上制作青銅工藝品這條路的?

  在一間桌子上有電腦、傳真機、打印機等辦公設備的北屋裡,老王坐在床上開始講述他的故事:

  高小畢業後,我一直在生產隊勞動。等到包產到戶,我家分了14畝地,要把這麼多地收拾利落,不太容易,我也不想光靠種地生活。我愛看書,四大名著、《林海雪原》什麼的,我全看過。從小我就對藝術品感興趣,經常拿泥捏個什麼東西。

  1989年,我在集市上看到有賣銅勺的,就去人家那學活兒。俗話說『四十不學藝』,我40多了纔學鑄銅手藝。

  我愛這個。制作銅勺,用城裡人的話叫什麼產品附加值太少,我就想制作復雜點的工藝品。但是我沒技術,整個靈壽都沒做這個的,我就靠自個兒慢慢摸索著來。制作銅勺的方法算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一點點改進。

  白天事多,思考個事常被打斷,晚上別人都睡了,我愛琢磨事兒,尤其半夜醒來,四周都特別安靜,這時候琢磨事兒腦子特別清醒,常常起來看看書,接著研究白天遇到的工藝上的難題。

  老伴也是嘮叨,嫌我不好好琢磨地裡的活兒,成天鼓搗青銅器什麼的。萬事開頭難啊。我主要制作青銅文物仿制品,仿制中山國出土的鼎、瑞獸一類。為打開市場,我拿上作品,主動找到省裡的文化廳啊旅游局啊,開始誰都不認識,硬是找,一回不行兩回,請他們看看我制作的東西,他們一看,覺得不錯,開始買我的青銅工藝品。

  省城的文化人也會給我提意見,他們會指點我這兒制作得不好,那兒需要改進,這我愛聽,有利於我的技術進步。就怕他們一個勁兒全說好,我知道,人家那樣說實際是說我的東西不好。

  一來二去,信任就建立了起來。現在我們基本上是按訂單生產,河北省好多文化部門都拿我的作品當禮品呢。

  鑄鼎得到領導肯定和支持

  鑄造『告別田賦鼎』被王三妮和家裡人看作是他們事業和生活上的一件大事。

  老王告訴記者,靈壽是貧困縣,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免征農業稅了。『我想,我是制作青銅工藝品的,知道鼎有記載國家大事的功用,我可以制作一個鼎來紀念這個對我們農民來說意義重大的事件。』

  『兒子兒媳本來是要用賺來的錢買個汽車。我們這兒離石家莊遠,送貨往返一趟得花200來塊,很不方便,買個車也必要。可我想,趁國家剛剛頒布免征農業稅的法令,制作個鼎意義更大,車可以以後買。兒子聽話,兒媳孝順,老伴也聽我的,我在家說話一言九鼎。』

  2005年秋天,忙完地裡活兒,廠裡的活兒也不多,他開始進行鑄鼎前期准備工作。他首先專程趕到省城,向認識的一些老領導老專家請教。『我支持你,你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下去,不管哪天把鼎鑄出來,落款那兒的時間也得注明免征農業稅的確切時間。』

  得到這樣的回答後,老王又向縣委縣政府尋求指導。縣長和有關部門給予了他支持和鼓勵,並幫助他潤色了『告別田賦』銘文。

  老王鑄鼎的決心更堅定了。隨後,購置原料、制造模具、翻新火爐等具體工作全面展開。今年9月29日,鑄鼎工作終於『功德圓滿』。

  成為『關注熱點』前後

  『告別田賦鼎』鑄成之後不久,正趕上靈壽縣要在石家莊舉辦『魅力靈壽』展覽。

  『10月25日,縣裡來車把鼎拉到了石家莊。讓我感到驕傲的是,在展覽上,市長看到了我鑄的鼎,很感興趣。』老王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似乎仍抑制不住激動之情。

  在展覽會上,老王有機會和市長一起合影。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中央電視臺一個正在拍關於歷朝田賦制度紀錄片的節目組注意上了他,『他們拍了5集,看到我鑄的鼎後,也高興地說,用這個鼎當田賦終結的象征真是再合適不過』。

  11月初的一天,這個節目組找到老王。『上午10點就來了,拍到下午3點纔走。』

  這也是老王被新聞記者采訪、關注的開始。12月5日,老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同時,也接受了新華社等媒體的采訪,此時的老王已經不怵成為一個『關注熱點』。

  記者問老王:『現在你鑄成了鼎,鄉親們是怎麼看這件事情的?』老王還沒回答,一位精神矍鑠的70多歲的老漢走進來。這位老漢自我介紹說叫吳敬,出版過長篇小說,是位農民作家,『對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是行唐的,今年71歲了,聽說這個事情後仰慕三妮為人,特意騎摩托車好幾十裡找到這裡,不只為了看鼎,主要是為了看鑄鼎的人。三妮是個有境界的人,不單單考慮金錢的問題,他以一個農民的身份來做這個事情,我覺得很有價值。把我這樣70多歲的老漢都吸引了來,你說他做得好不好?』

  王三妮告訴記者,這兩天,像吳敬老漢這樣特地趕來探望的人很多,他們『就是想看看王三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們說『這個鼎鑄出了全國9億農民的心聲』。

  『如果有合適的機構收藏這個鼎,我當然願意了。』老王對記者說,『這家機構最好是河北和北京這一帶的,政治中心周邊吧。如果沒有,我就在家放著,當傳家寶,讓兒孫也知道我們農民是什麼時候不交皇糧國稅的,這種記載的方式,鄭重。』

  記者問:『現在有人對你鑄鼎的動機表示懷疑,認為是作秀,你是為青銅工藝品廠打廣告,你怎麼看這樣的議論?』

  『隨便別人怎麼說。』老王很直率:『我鑄這個鼎就是為表達對國家惠農政策的感激。如果這麼做對我的廠有幫助,那當然更好。』

  一個農村知識分子,一群城市文化人

  記者發現,盡管只是高小畢業,但王三妮在村裡更像個知識分子。

  一個有心農村知識分子,因為所從事的行當的原因,得以有機會結識省內省外不少文化名人。

  在青廉村王三妮的家中,記者看到,堂屋裡掛著戲劇家吳祖光兒子吳歡的橫幅,旁邊一間屋裡還掛著一幅小說家老捨兒子舒乙的字。老王告訴記者,吳祖光夫人、著名評劇藝術家新鳳霞去世時,他寫了一副聯:新派風流垂千古,鳳鳴岐山傳萬年;橫批:霞光普照。老王說,『這副聯得到了吳祖光先生的贊賞。』

  另外一間還掛著黃綺和熊基權的字幅。老王給記者介紹這些字的來歷,神采奕奕。指著『中山青銅工藝品廠』招牌,老王說:『靈壽是古中山國故地,我們取了中山青銅工藝品廠這名字,這字還是老捨夫人、著名畫家胡絜青的手筆呢。』

  『告別田賦鼎』銘文

  告別田賦

  田賦:舊指農民的田地稅。

  田賦始於春秋時代,封建社會形成田賦而生。帝王鞏固政權,養兵役,擴充疆土,興建土木,享樂人生等,所需的一切錢糧都來源於田賦。田賦增減關聯王朝興衰。減輕田賦農民安居樂業而國泰。田賦加重農民無法生存,被逼起義,使王朝被推翻。

  春秋以來,我們的先民,災荒年飢寒交迫,而官吏還要敲骨吸髓,多少人因賦重賣兒鬻女。詩人白居易寫過『典桑賣地納官稅,明年衣食將何如』。頑強的先祖農民在苦難的舊社會裡掙紮生存。

  一九四八年共產黨毛主席領導農民鬧革命,分得土地,建立新中國,走上了農業合作化道路,讓農民人人有飯吃,有衣穿。一九七九年鄧小平搞改革開放,施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億萬農民富裕起來。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祖國山河日新月異,農民生活年年提高。胡錦濤深化改革帶領農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前途似錦。

  乾坤轉天地變,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經人大通過,向全國農民宣布從二○○六年一月一日起依法徹底告別延續了兩千六百多年的田賦,並且還讓國家反哺農業。這是史無前例的開端,這是改革開放和『三個代表』的結晶!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富強的驗證!這是黨中央和胡錦濤治國的偉大舉措!這真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農民的慈愛之心。億萬農民要歌唱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好。億萬農民要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我是農民的兒子,祖上幾代耕織輩輩納稅。今朝告別了田賦,我要代表農民鑄鼎刻銘,告知後人,萬代歌頌永世不忘。

  河北省靈壽縣農民王三妮

  二○○六年一月一日

  記者手記

  一個農民的與時俱進

  農民王三妮有鑄鼎之舉絕非偶然,心血來潮,他經過了『精心策劃』。

  在青廉村,他是個不合群的『另類』,用他的話講就是『我不會抽煙、喝酒、打麻將打撲克』,『村裡人會的我不會』。

  他的生活和愛好迥異於別人。他在自家院子不栽楊樹、槐樹和榆樹,他種竹、桃樹或杏樹。他的屋內滿是文化名人的書畫香,省外的舒乙、吳歡,省內的黃綺等人的作品,他的『農家小院』均有收藏。

  這樣一個人,在旁觀者看來,其農民身份豈能不變得可疑?

  他在經營一家工廠,他是這個廠的實際掌舵人。他有地,十幾畝地,但他家一年收入當中,土地帶來的收入所佔比重很小,包括免除的農業稅費和國家下發的農業直補款在內,不但不佔大頭,而且可說是很小一部分;沒有這部分收入,他家的生活水平在村裡仍屬上中等。所以聽他說,『建國初期,咱們國家很困難,農民交公糧,為國家服務,感到很光榮,就像孩子對爹媽一樣,爹媽有困難,自然應該幫助』,『在取消農業稅之前,我們家一年交500多塊農業稅,忽然一分錢不用交了,我們甭提多高興啦』,我們豈能不表示心中的懷疑?

  然而,另一方面,必須承認,王三妮的農民身份並未改變;他關心國家,關心國家的三農問題,他是一個地道的手藝人,是一個比一般農民思想境界都超前的農民知識分子,同時又是一個屬於農村的精明的商家。他的收藏,展示了一個農民的朴實本色、開闊視野以及他所追求之美;他的所作所為,確亦表達了中國農民一種與時俱進的共同心聲。

  正因為如此,我們感到了王三妮身上展現出的『復雜』與『豐富』,是如此真實可感,憨態可掬。

  免征農業稅政策實施前,每年500多塊錢的稅費對每年三四萬收入的王家只是『九牛一毛』,構不成負擔。但是對於更多尚不富裕的農民,他們可以從這項政策中獲得立竿見影般的實惠。在此意義上,我們或許不該糾纏於『告別田賦鼎』的鑄造者王三妮的初衷是否單純,因為於幽深闊大的社會情境下考量,這尊鼎承載了太多歷史與現實內涵。

  記者問王三妮『免除農業稅是國家惠農政策的簡單一環,以後還會有更多惠農政策出臺。如果農民在教育醫療保險養老等方面,可以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平等待遇,還會再鑄鼎紀念嗎』,王三妮毫不猶豫地回答,『如果我能看到那一天,我一定會』。王三妮的兒媳白璐燕還偷偷告訴記者,『俺爸還在琢磨更大的動作呢,只是他連我們都不告訴。』

  記者也向王三妮提過這樣的問題,『告別田賦鼎讓你成了名人,當初鑄鼎的時候想到過這些嗎?』王三妮說,『村裡人想不了那麼遠。不過你們記者來我歡迎。沒有你們宣傳,知道我的人肯定會很少。』記者又問,『工藝品廠會不會也連帶火起來?』不苟言笑的王三妮這時笑了,『把生意做好,也是我的心願。』

  臨別,我們給王三妮一家在告別田賦鼎前拍了一張全家福。冬天暖暖的陽光下,一家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王三妮在上幼兒班的小孫子,趴在爺爺花費巨大心血鑄就的銅鼎上,拍擊鼎壁,傾聽著清脆的鼎聲。他不知道,這聲音穿透了初稅畝的時代、租庸調制的時代、兩稅法的時代、一條鞭法的時代、攤丁入畝的時代,正回響在一個告別田賦的新時代裡。

  數年前,我們報道過陝西一個叫楊偉名的農民,40年前上書表達民意,結果命運悲慘。同樣是農民,同樣是農民知識分子,今天的王三妮命運是如此不同,他的與時俱進,正在見證一個時代的前進步伐。

稿源:燕趙都市報 編輯:王卿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注冊後發表評論。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熱點評論 ·體育頻道
2010年『成品家裝』(圖)
【專題】大型史詩電視劇《解放》
公安鋼管園區治安分局積極開展夏季嚴打整治
港游客遭劫殺 中方要求菲律賓解釋發動強攻原因
金鏡頭獎評委會:《挾屍要價》照片不存在造假
從籃球世界杯舉辦城市,看中國籃球『熱區』
楊博尊劉玉濤曹六洲破全國紀錄 天津游泳選手創佳績
天津聾人男籃得分王韓超:我的偶像是林書豪
硬地滾球上演『有愛』一幕 上海隊員『讓球』避免零封
大比分戰勝北京 盲人門球天津與浙江會師決賽
·財經頻道 ·娛樂頻道
國美零售高級副總裁方巍:品牌定位是成敗的關鍵因素
兩輪換電起飛,智租換電榮獲國際零碳節『2022傑出綠色創新獎』
TCL家電因涉嫌收購ST奧馬違規被證監會立案
上海銀行發布2022年半年報:規模效益穩步增長 結構轉型成效顯著
豐田金融服務加速二手車流通
《你看誰來了》張桐被爆『搶戲李幼斌』的趣事
《你看誰來了》發布 任靜付笛生痛批『造謠者』
說出最想對閨蜜說的話 免費看電影《小時代3》
電影《誤殺》公映 全方位解鎖賀歲檔話題爆款
《被光抓走的人》看點 『津抖雲』免費請您看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