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鄧小平。
在世紀偉人鄧小平逝世十週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發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國際自然和社會科學院院士俞邃的署名文章,回顧了鄧小平在面對世界風雲變換時,所表現出的才能、智慧與韜略,指出他是一個不但能夠改變偉大民族歷史進程,而且能夠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偉大人物。文章指出,鄧小平的一生波瀾壯闊,他的才能、智慧和韜略,理論、業績和風範,是留給後人的寶貴遺產,他關於國際形勢的一系列論斷,堪稱遠見卓識,爲近十年來的世界風雲所證實。
文章稱,十年來,儘管干擾因素層出不窮,但是並沒有動搖和平與發展這一鮮明的時代主題,同時又恰恰說明了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鄧小平是揭示“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先驅。上世紀80年代,他反覆強調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是發展問題。他的這一經典性論斷,並沒有給人造成天下太平的幻覺。1992年初,他進一步指出:“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這是告誡人們,實現持久和平與穩定發展,任重而道遠,要居安思危。國際形勢證明了鄧小平論斷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文章中提到,十年來,儘管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連綿不斷,但是世界大戰的悲劇終究沒有重演;世界大戰雖未發生,冷戰思維卻依然存在。鄧小平1984年10月在會見聯邦德國總理時稱:“1974年你來訪問,我們曾經談到戰爭危險,現在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一點變化。我們感到戰爭危險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因素在增長。”1985年6月他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類似言論還有很多,但鄧小平從未忽視國際形勢的多變性與嚴峻性。1989年11月他在與外賓談話時嚴肅指出:“我希望冷戰結束,但現在我感到失望。可能是一個冷戰結束了,另外兩個冷戰又已經開始。一個是針對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個是針對社會主義的。”鄧小平這番話,完全符合冷戰後的國際形勢狀況。
文章指出,十年來,儘管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進程是曲折的,但是仍然在不斷地發展和深化。鄧小平關於世界多極化的思想,也是在上世紀80年代醞釀成熟的。從那時起,他多次談到未來的世界不是一兩個超級大國說了算,第三世界的力量日益壯大,等等。1990年3月他在一次談話中更明確指出:“美蘇壟斷一切的情況正在變化。世界格局將來是三極也好,四極也好,五極也好,蘇聯總還是多極中的一個,不管它怎麼削弱,甚至有幾個加盟共和國退出去。所謂多極,中國算一個。中國不要貶低自己,怎麼樣也算一極。”
此後,無論人們對於世界格局的認識存在怎樣的差異,但有一點是相同或相似的,即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不等同於單極世界;多極化是一種客觀趨勢,但發展是曲折的。
文章稱,十年來,儘管通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的使命十分艱鉅,但是畢竟越來越受到廣泛的支持。冷戰結束前夕,鄧小平一再論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必要性,說現在需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他認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非常明確,乾淨利落,應當用作指導國際關係的準則。他還說:“現在進一步考慮,和平共處的原則用之於解決一個國家內部的某些問題,恐怕也是一個好辦法。根據中國自己的實踐,我們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這也是一種和平共處。”鄧小平的有關主張,極大地推動了國際關係民主化思想的傳播。如今中國領導人提出建設和諧社會與促進和諧世界的理念,是國際關係民主化思想的昇華。
文章中說,十年來,儘管霸權主義者不擇手段乃至憑藉武力推銷自己的“民主價值觀”,但發展模式多樣化的歷史潮流不可抗阻。鄧小平肯定世界多樣化,有一句名言叫“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他強調說,我們既不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做法,更不能丟掉我們制度的優越性。他從蘇聯模式社會主義汲取教訓,堅決走自己的道路,樹立了社會主義改革的成功範例。鄧小平之後,中國領導人不斷強調各種文明之間的共存與互補,是對發展模式多樣化論的繼承和發展。
文章指出,十年來,儘管人權問題經常被強權政治用作干涉別國內政的口實,但是超越意識形態發展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構想卻越來越得到廣泛認同。鄧小平積數十年國際活動的經驗,提出了國家關係不應以意識形態定親疏的思想。他說,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應該“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並且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這樣,什麼問題都可以妥善解決。用這樣的思想來處理國家關係,沒有戰略勇氣是不行的。”他認爲,對待意識形態差異和分歧,解決辦法是求同存異,尊重各自的選擇,謀求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合作。鄧小平的這些思想不斷髮揚光大,還爲中國共產黨同世界上各類政黨發展友好關係開闢了廣闊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