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道戰是依託地道工事進行的作戰。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在開展平原游擊戰中創造性地發展了地道戰,涌現出了河北清苑縣冉莊、順義縣焦莊戶、滿城縣石井村等開展地道戰的典型。
清苑縣冉莊位於河北省中部。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鬥爭進入困難階段,日僞軍“掃蕩”日益殘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裝爲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開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對日僞軍進行鬥爭。冬初,清苑縣冉莊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單口隱蔽洞(俗稱蛤蟆蹲),很快遭到日僞軍的破壞。後又把單口隱蔽洞改造成能進能出的雙口隱蔽地道,但仍不能適應戰鬥需要,多數地道遭到破壞。1942年夏季反“掃蕩”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絡,成爲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鬥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莊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幹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莊、姜莊、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1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形成能打、能藏、能機動的陣地體系。
冉莊民兵依託地道,並與地面工事相結合,與地雷戰相結合,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多次戰鬥中給日僞軍以沉重的打擊。1943年1月7日,30名日僞軍進村搶掠,冉莊民兵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其4人。1945年4月1日,日僞軍500餘人向冉莊發動進攻,冉莊民兵20餘人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日僞軍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駐保定日軍率僞軍1個團1000餘人向冉莊進犯,冉莊民兵30餘人先在村邊進行阻擊,爾後迅速轉入地道,通過瞭望孔觀察到一羣僞軍衝到村東企圖破壞地堡工事,當即拉響地雷,炸死僞軍數人。與此同時,村北老母廟、南口地平堡、東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紛紛從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僞軍射擊。經數小時激戰,斃傷其29人,日僞軍被迫撤退。23日,日僞軍又調集2000餘人的兵力,再次進犯冉莊,先用迫擊炮向村內猛烈轟擊,隨後,步兵迅速向村內衝擊。當其進至村口時,踏響了民兵用水壺、鐵桶等製造的地雷,日軍數名被炸死。日僞軍進村後,見四處空無一人,便東衝西撞,盲目射擊。一羣僞軍剛進至東街,其中一名僞團長就被小廟工事裏的民兵擊斃,1名僞軍去拖曳屍體,又被擊斃。當大批日僞軍進入村北佈雷區時,守候在暗室裏的5名民兵立即拉響11顆地雷,炸死日僞軍多人。接着,民兵又用步槍斃其10餘人。日僞軍亂作一團,分頭潰逃。數十分鐘後,20餘名僞軍前來收屍,民兵再次拉響地雷,又炸死5個敵人。經13小時激戰,冉莊民兵僅以輕傷1人的代價斃傷日僞軍33人,打退了日僞軍的進攻。從1942年至抗日戰爭勝利,冉莊民兵共進行地道戰11次,斃傷日僞軍96人,並繳獲許多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
冉莊地道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平原抗日軍民的一個創造,是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一種有效的作戰形式。日軍驚呼,冀中出現了奇幻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