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歲的劉兆楠看起來還像個小學生,但9月開學,他就將進入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成為一名北大學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687分的成績成為北京八中超常班的『狀元』,與他並肩奪魁的是同樣13歲的張雨萌。
八中超常班從1985年創辦至今已經有22年歷史,超常班的孩子通常在4年級時考入,之後用4年時間完成普通孩子8年纔能完成的學業,與高三學生一起參加高考。
根據統計,每100個孩子中就有大約1至3個孩子智力超常。照這個比例估算,北京每年約9萬學生入學,其中至少應該有900個智力超常的學生,而目前,除了八中的『少年班』,北京幾乎沒有培養超常學生的特殊班級或者學校。『少年班』每年的招生人數為30人左右,而北京每年至少需要30個這樣的班級。
比薩餅與計算器
聊起劉兆楠,劉媽媽說得最多的卻是:他就是一個平常孩子,沒什麼特別的。
劉兆楠確實沒有人們熟悉的『神童經歷』,既沒有早早上學,也沒有接連跳級。他和其他孩子一樣規規矩矩上了幼兒園,而且因為生日小,上小學還比別人晚了半年。媽媽沒覺得自己的孩子有什麼特別,只是發現他對數字特別感興趣。『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劉兆楠在上一年級。』劉媽媽說,『那次全家一起出去吃飯,要了一張比薩餅,價錢是7塊5。餅端上來的時候切成了兩半,劉兆楠忽然說「一張餅7塊5,半張餅就是3塊7毛5。」我們以前從沒教過他'小數'的概念,我想他會算除法,可能跟他平時喜歡玩計算器有關。』
劉媽媽說,劉兆楠是個安靜的孩子,總是喜歡自己琢磨著玩,他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是一組電子積木。小兆楠總是嘗試改變各種拼插方法。比如改變電容的大小,看延時燈長短的變化。
奧數學校的100分
因為小兆楠喜歡學數學,上小學後媽媽決定讓他去參加奧數班。媽媽說,知道消息去報名的時候已經晚了,還找老師走了『後門』。當時老師囑咐回家一定要好好復習,因為奧數班的入門考試挺難的。
讓媽媽沒想到的是,被老師說成『很難』的考試,兒子卻得了滿分。『那天從考場出來劉兆楠就對我說,「那個考題太簡單了,我檢查了5遍」。他一直挺細心的,我想他這次應該是考得不錯,後來成績出來是100分。』
學奧數似乎還滿足不了小兆楠對數學的喜愛,於是媽媽又給他報了華羅庚數學班,『因為聽說華數比奧數難度大一點,孩子喜歡就讓他學了。』而正是華數班讓劉兆楠與八中超常班有了機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