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冠軍志在天津
新學書院普通教員
埃裏克·利迪爾(Eric Liddell)——105年前,這個蘇格蘭傳教士的孩子出生在馬大夫醫院(今口腔醫院),此後5年,他都和身爲傳教士的父母一起居住在重慶道38號,直到1907年返回英國讀書。
1923年,巴黎奧運會的前一年,利迪爾在英格蘭贏得400米冠軍,報紙介紹:“那是20世紀的賽跑。”
1924年7月11日,在巴黎舉行的第八屆奧運會400米比賽中,利迪爾拿到冠軍,並以47秒6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摘取金牌。
天津17中的王祖鍵校長說,17中的前身爲新學書院(後更名爲新學中學),始建於1902年,由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創辦。“顧維鈞、林語堂、張伯苓都是我們學校的董事。”王校長頗爲自豪地說,起用外國教師任教也是該校的一大特色,因此學生們的英語水平非常高,“利迪爾就是我們學校的理科老師。”
在勇奪第八屆奧運會400米冠軍後,利迪爾成爲英國不少企業爭相聘用的對象。然而,利迪爾婉拒了所有邀請,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天津,在新學中學(現天津17中)當了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
新學中學向來以治學嚴謹聞名,對於所聘用的外籍教師,學校有一套嚴格的錄用標準,“他當時已經是奧運會冠軍了,可還是按部就班參加各種考覈。”王校長說,爲了實現在這裏任教的願望,利迪爾先經過考試,寫下一份決心書,還被安排到中國一個貧困地區實習了一段時間,又返回學校通過一次答辯,詳細論述自己的見解和決心,此後才登上新學中學的講臺。其間,利迪爾還專程到燕京大學學習了1年中文。
教學嚴謹平易近人
“老外”老師亦莊亦諧
在新學中學,利迪爾承擔高中理工科的教學工作,他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及奧運冠軍的身份讓他成爲學校裏最受歡迎的老師。
每次講課後,利迪爾從不先離開教室,而讓學生先走。利迪爾非常負責,即便有一個學生聽不懂他講的課,他都會重講一遍,“據說曾經有一次,一個學生上學時因自行車壞了遲到了幾分鐘,利迪爾問明情況後,將幾分鐘前講過的內容又耐心地重複了一遍。”
不過,利迪爾老師也有鬧笑話的時候。
新學中學堅持英語教學,而外籍教師中文水平較低,經常出現語言不通的情況。一天早晨,在學校大禮堂的集會上,利迪爾彈奏一架老式鋼琴,領着學生們唱聖詩。這架鋼琴在彈奏時,琴後的風箱必須拉動才能發音,並且還要有節奏,平時有校工負責拉動風箱。不巧,當天鋼琴發音不太響亮,利迪爾心裏着急,就向校工喊:“我要風,我要風!”意即加大風力,可那校工聽成“我要瘋,我要瘋!”嚇得丟下風琴就往外跑,以爲利迪爾“瘋”了。
“應該說,利迪爾在天津的生活非常快樂。”劉校長說,在天津,利迪爾不僅工作愉快,奔跑愉快,更收穫了美好的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