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方案
“‘嫦娥一號’發射前第三次例行檢查已於10月17日下午結束。發射前24小時左右,還將進行第四次也就是最後一次大檢查。”昨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內一名相關專家告訴記者。
發射中心專家還告訴記者,“嫦娥”升空後,視發射當天天氣狀況,方圓數公里之內,地面上可看到2至20秒不等。
體檢>>火箭內部“黑匣子”運行正常
昨日,在“長征三號”火箭的廠房前,這名專家說,自10月17日下午3時開始,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專家開始檢查“長征三號甲”,一直到當天下午約6時50分,整個例行檢查才最終結束。
該專家稱,儘管整個檢查過程要走完發射時的全部程序,但並不能稱爲模擬發射,火箭只能一次性發射,檢查火箭時,內部的“黑匣子”仍是正常運行的。
“火箭發射前24小時,將做火箭發射前最後一次大檢查,並給火箭加註燃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這名專家透露,目前,火箭燃料已從上海運抵發射基地,在18日前已全部抵達基地,現已安放在發射塔下,準備根據發射進展灌注。
由於火箭燃料系劇毒物質,工作人員爲火箭注入燃料時,需穿戴防毒衣服、面具。
據瞭解,承擔發射“嫦娥一號”任務的是“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甲”火箭於1986年3月正式立項研製,1994年2月8日首次飛行即成功進行一箭雙星發射,從首飛至今已連續成功發射了“東方紅三號”“北斗一號”“風雲二號”等多顆衛星。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的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爲2.6噸,起飛質量約爲240噸,全箭長52.52米。截至目前,該型火箭的發射成功率爲100%。
發射>>聲音大方圓數公里地面震動
“聲音特別大,你會覺得地面都在發抖!”昨日,據發射中心不到2.5公里的麻葉林村村民江志文說,以前發射火箭前,他都和全家人跑到距發射中心2.5公里以外的當地派出所附近躲避。
據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工作人員介紹,發射時,會產生巨大的熱浪和聲響。附近居民爲防止巨大的震動將房子震垮,在火箭發射前人們都會離開房屋和建築物聚集地帶,躲避到外面。
觀看>>如天氣好可看“嫦娥”20秒
“嫦娥一號”升空後,在地面可看到其身姿的時間爲多久?記者昨日就此請教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相關專家。據介紹,視發射當天天氣狀況,方圓數公里之內,地面上可看到2至20秒不等。
由於火箭發射後速度很快,“電視畫面上火箭緩緩升空的情形,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據瞭解,如果發射當天能見度較低的話,地面上只能在2秒時間內可看到火箭的身影。如果天氣晴好,看見帶着“嫦娥”的火箭飛行時間可延至20秒。“最終看到火箭成爲一顆閃亮的星星直至消失”。
“這主要取決於天氣情況,天氣好,能看到的時間會更長一些,發射也會更安全。”
◆提醒
火箭在升空瞬間燃料產生的熱氣會向500到1000米之間的距離擴散
有毒氣體可侵襲近距離觀看者
在基地衛星發射中心,記者與一位門前值守的哨兵攀談,他對外地遊客表示擔憂:“這段時間很多外地人前來參觀,我們擔心有人爲看發射而躲在周圍的山上。”他擡起右手,指向基地峽谷周圍的山巒。
此外,涼山州當地負責疏散工作的武裝部部長陳興華欲通過本報提醒參觀衛星發射的遊客:“不要躲藏在山上和村民家中近距離觀看衛星發射,萬一出現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澤遠鄉鄉長許俊洪目前也很擔心外地遊客,“這些遊客,特別是航天愛好者和野外旅遊人士,他們爲能近距離看到發射情況,應該會想到藏匿在發射塔周圍的山頂或村民家裏,對此,我們是防不勝防的,只有依靠媒體宣傳提醒。”
外地遊客,並不知衛星發射也存在安全隱患。據知情專家介紹,不撤離到安全區外會出現兩種情況,其帶來的危害都不可小視。
一種是火箭在發射升空時出現意外,“如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小山頭都可以被毀掉,何況人的肉身呢?儘管強大的技術保證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預防第一。”另一種情況是,火箭順利發射時的附帶效應,“聲音巨大,對聽力有極大損壞。在一定範圍內其輻射等原因,會影響到人的健康,特別是“嫦娥一號”這種動力要求很大的衛星發射。”
在那基村一組,一位幾年前經歷過火箭發射的張姓村民,向記者痛定思痛:他當時沒按要求撤離住地,以爲遠在1公里多外觀看不會有大問題,他爲此付出的後果是聽力明顯下降,經常會感到頭暈,聽到大點的響聲就作嘔。
對那些僥倖近距離觀看者,更爲嚴重的後果是受到有毒氣體傷害。據專家介紹,火箭在升空瞬間燃料產生的熱氣會向500到1000米之間的距離擴散,如遭遇此氣體“襲擊”,將對身體造成很大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