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春節,天津市雜交粳稻研究中心主任劉學軍又是帶領著水稻專家組在海南三亞稻田裡度過的。這已是他們連續第七個春節利用三亞的溫度加代繁育我國最亟需的雜交粳稻新品種。截至2007年年底,天津雜交粳稻已經在全國推廣了近10萬公頃,佔全國雜交粳稻面積的20-30%,成為了我國年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粳稻品種,為農民增收每年超過4億元。目前該所已有6個新品種被確定為國審雜粳優質品種。
從1990年開始,經過大量育種實踐,本市率先構建起三系法雜交粳稻育種技術體系。並在國際上首次建立選育早熟中粳、中熟中粳、晚熟中粳及晚粳兼用的超級廣泛適應性雜交粳稻育種理論體系和『人工回交株系循環法』原種生產新技術,使不育系原種純度達到99.95%。幾年來,市農科院水稻所成功選育出3優18、津粳雜2號、10優18、中粳優1號、中粳優2號、中粳優3號等9個在國內頗有影響、高產多抗優質雜交粳稻新品種,每年在全國推廣面積超過100多萬畝,佔全國雜交粳稻總面積的25%,輻射面積5000萬畝。其中3優18連續四年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向全國重點推廣的雜交水稻新品種,目前在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已累計推廣200多萬畝,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粳稻品種,經有關部門檢測,該品種9項指標都達到國家部頒一級米標准,畝產可達800公斤以上,每畝可為農民增加收入100元。10優18產業化又成為了2007年國家重點農業產業化示范推廣項目。
由於育成的雜交粳稻新品種具有產量高、抗病性強、質量優等特點,再加之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推廣工作,天津水稻新品種在全國稻區迅速地大面積推廣。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