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方網消息(記者王冰):記者從天津市水利局了解到,近年來,天津市以京津風沙源治理、水源區保護及薊縣山區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為重點,不斷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有效控制了風沙帶來的危害,大大改善了全市水生態環境。
山區水土保持創造巨大經濟效益
薊縣是天津唯一的山區縣,自2003年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至今,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多平方公裡,減少水土流失量310萬噸,造林54萬多畝,山區林木覆蓋率達到42.6%,完成水源工程2200餘處,節水灌溉工程1000餘處,初步建成了防護林、果園、梯(條)田、水源涵養的山區水土階梯式綜合防護體系,山區生態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生態旅游業發展迅速,僅2007年一年就接待游客1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5億元。實施近山緩坡優先發展經濟作物政策,薊縣優先發展乾鮮果品、速生豐產林和優質葡萄基地等45.5萬畝,年創產值4.78億元,水土治理區農民戶年均增收2000多元,人均增收700元。
城市水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相繼實施了北運河、津河、衛津河、復興河、月牙河等12條河道的改造,治理河道總長度達107公裡,新增沿河綠地233萬平方米。啟動恢復濱海原生態工程,重點建設古海岸和北大港兩大濕地保護區,總面積達1432平方公裡,累計造林9.8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有效遏制了『風遷鹽土』和土地次生鹽漬化,逐步形成了以林草植被為依托,集生態保護、風景旅游為一體的沿海防護林體系。加強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預防治理,完成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改擴建等重點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40餘個,防治責任范圍達到100平方公裡,減少水土流失250萬噸。
農村城鎮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近年來,天津市各區縣立足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農村骨乾河道綜合整治,在恢復河道排蓄能力的同時,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城鎮生態環境。以南運河楊柳青段、北運河楊村段、大港環城河、津南區老海河故道等為重點,綜合整治農村骨乾河道400餘公裡,使城鄉水環境面貌發生顯著變化。薊縣、寶坻區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薊縣城區被命名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模范城區,西青區楊柳青鎮、中北鎮、大寺鎮以及漢沽區大田鎮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大港區、漢沽區、武清區、西青區、寧河縣被列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
| [452786]網友:ccbzjj ip地址:[60.26.207.*] 於2008-07-29 23:06 發表評論: |
|
一嘴瞎話,市內十條河九個臭.談何改善. |
|
|
| 我來說兩句: | ||||
| 網友評論 1 條,查看全部 | 暱稱: | 輸入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