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對於《中國統計年鑒》(2008)公布的2007年數據而言,RCDI(2008)的功效分值有可能小於60或大於100,這反映了相對於各地2005年指標值(或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增長或下降的情況:分值上昇表示增長,反之亦然。即RCDI的指數編制方法可以滿足今後對各地發展水平時間序列的比較,這也是RCDI編制方法相對於HDI編制方法的一個優勢;RCDI可以進行指數變化的動態比較,計算增長速度,同比、環比等時間序列的測算指標,而後者則難以進行指數動態變化的比較(袁衛、彭非,2007)。
首先,我們來展示一下各地區RCDI(2008)總指數和各分指數的動態變化,我們計算了31個省區RCDI(2008)的年增長速度,從中可以看到各地區的總指數以及分指數的增長速度排序(表2)。
表2:RCDI(2008)各指數的增長速度排序
|
|
健康指數 |
教育指數 |
生活水平指數 |
社會環境指數 |
總指數 |
|||||
|
序位 |
地區 |
指數 |
地區 |
指數 |
地區 |
指數 |
地區 |
指數 |
地區 |
指數 |
|
1 |
海南 |
1.07 |
西藏 |
1.06 |
北京 |
1.04 |
西藏 |
1.07 |
江蘇 |
1.03 |
|
2 |
貴州 |
1.05 |
江西 |
1.04 |
上海 |
1.04 |
江蘇 |
1.05 |
海南 |
1.02 |
|
3 |
四川 |
1.04 |
甘肅 |
1.02 |
安徽 |
1.04 |
寧夏 |
1.04 |
貴州 |
1.02 |
|
4 |
甘肅 |
1.03 |
湖南 |
1.02 |
福建 |
1.03 |
浙江 |
1.04 |
江西 |
1.02 |
|
5 |
江西 |
1.03 |
貴州 |
1.02 |
江蘇 |
1.03 |
甘肅 |
1.04 |
甘肅 |
1.02 |
|
6 |
新疆 |
1.03 |
新疆 |
1.02 |
重慶 |
1.03 |
陝西 |
1.03 |
寧夏 |
1.02 |
|
7 |
河北 |
1.02 |
青海 |
1.02 |
遼寧 |
1.03 |
福建 |
1.03 |
新疆 |
1.02 |
|
8 |
黑龍江 |
1.02 |
內蒙古 |
1.02 |
浙江 |
1.03 |
四川 |
1.03 |
西藏 |
1.02 |
|
9 |
湖南 |
1.02 |
江蘇 |
1.02 |
廣東 |
1.02 |
湖南 |
1.03 |
內蒙古 |
1.02 |
|
10 |
陝西 |
1.02 |
北京 |
1.02 |
內蒙古 |
1.02 |
青海 |
1.03 |
湖南 |
1.02 |
|
11 |
雲南 |
1.02 |
海南 |
1.02 |
吉林 |
1.02 |
新疆 |
1.03 |
浙江 |
1.02 |
|
12 |
河南 |
1.02 |
廣東 |
1.01 |
海南 |
1.02 |
雲南 |
1.02 |
北京 |
1.02 |
|
13 |
寧夏 |
1.02 |
雲南 |
1.01 |
山西 |
1.02 |
遼寧 |
1.02 |
四川 |
1.02 |
|
14 |
重慶 |
1.02 |
寧夏 |
1.01 |
河北 |
1.02 |
貴州 |
1.02 |
陝西 |
1.02 |
|
15 |
湖北 |
1.02 |
湖北 |
1.01 |
山東 |
1.02 |
山東 |
1.02 |
青海 |
1.02 |
|
16 |
內蒙古 |
1.02 |
吉林 |
1.01 |
新疆 |
1.02 |
內蒙古 |
1.02 |
河北 |
1.02 |
|
17 |
青海 |
1.02 |
四川 |
1.01 |
天津 |
1.02 |
河北 |
1.02 |
福建 |
1.02 |
|
18 |
山東 |
1.01 |
天津 |
1.01 |
廣西 |
1.01 |
江西 |
1.02 |
山東 |
1.01 |
|
19 |
廣西 |
1.01 |
黑龍江 |
1.01 |
河南 |
1.01 |
吉林 |
1.02 |
吉林 |
1.01 |
|
20 |
廣東 |
1.01 |
山西 |
1.01 |
湖南 |
1.01 |
河南 |
1.02 |
雲南 |
1.01 |
|
21 |
江蘇 |
1.01 |
遼寧 |
1.01 |
寧夏 |
1.01 |
天津 |
1.02 |
遼寧 |
1.01 |
|
22 |
吉林 |
1.01 |
山東 |
1.01 |
黑龍江 |
1.01 |
廣西 |
1.02 |
重慶 |
1.01 |
|
23 |
上海 |
1.01 |
陝西 |
1.01 |
湖北 |
1.01 |
山西 |
1.01 |
河南 |
1.01 |
|
24 |
北京 |
1.01 |
河南 |
1.00 |
陝西 |
1.01 |
湖北 |
1.01 |
湖北 |
1.01 |
|
25 |
安徽 |
1.01 |
河北 |
1.00 |
貴州 |
1.00 |
黑龍江 |
1.01 |
廣東 |
1.01 |
|
26 |
浙江 |
1.00 |
重慶 |
1.00 |
雲南 |
1.00 |
北京 |
1.01 |
黑龍江 |
1.01 |
|
27 |
遼寧 |
1.00 |
浙江 |
1.00 |
江西 |
1.00 |
重慶 |
1.01 |
山西 |
1.01 |
|
28 |
山西 |
1.00 |
上海 |
1.00 |
青海 |
1.00 |
安徽 |
1.00 |
天津 |
1.01 |
|
29 |
福建 |
1.00 |
福建 |
1.00 |
西藏 |
0.99 |
海南 |
1.00 |
廣西 |
1.01 |
|
30 |
天津 |
1.00 |
廣西 |
1.00 |
甘肅 |
0.99 |
廣東 |
1.00 |
安徽 |
1.01 |
|
31 |
西藏 |
0.97 |
安徽 |
0.99 |
四川 |
0.99 |
上海 |
0.97 |
上海 |
1.00 |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8及有關數據計算
表1顯示:在總指數的排序中,RCDI(2008)和RCDI(2007)的指數排序變化不大,在RCDI(2008)排在前8位的省區當中,有7個同樣排在RCDI(2007)的前8位,只有廣東由去年的第8變為第9,而吉林昇為第8位;排在後8位的省區中,同RCDI(2007)排序相比,8個省區沒有任何變化,有的只是排序上的小變動:四川名次上昇1位,變為倒數第7位,而安徽下降1位,由倒數第7位變為倒數第6位。
表2顯示:RCDI(2008)總指數的年增長速度絕大部分的省區大於1,只有個別的地區等於或者小於1,說明絕大部分省區的得分是增長的,只有極少數停滯不前甚至減小。在RCDI(2008)總指數的年增長速度的排序中,前25%的省區是2007年發展較快的地區,其中最快的3個是:江蘇、海南和貴州;同樣,排在後25%的地區,是2007年發展相對較慢的地區,其中最慢的3個為:上海、安徽和廣西。
從年增長速度來看,在全國各個地區當中,年增長速度和發展水平之間沒有線性關系:排在前8位的省區大部分是第3類的省區,這說明目前我國發展比較強勁的地區是處於第3類的中等發達的省區;在發展排在後8位的省份中,上海排名倒數第一;主要的原因是除了生活水平指數外,其他3個分指數年增長速度排名都比較低;這可能是上海的基數較大,即使絕對增幅較大,相對增幅也可能比較有限。而發展比較快的地區大都是中西部地區,這說明我國西部開發戰略進一步顯現效果,各地區間的差距呈現縮小的趨勢;但即使它們的相對增幅較大,絕對增幅可能仍然有限。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在RCDI(2007)中它的年增長速度很快,在全國排位第4,但在RCDI(2008)中,增長速度明顯下降,RCDI總指數排序甚至還下降了一位,仍然處在發展較為落後的第四類。對比原來與它同在第四類的寧夏,年增長速度仍然較快,已經晉級到第三類地區。這說明,在2007年中安徽的總體發展情況並不樂觀。
每個分指數年增長程度的不同,體現出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力度不同。從4個分指數的年增長速度具體來看,可以向我們展示以下一些特點:
健康指數增長最快的前3個省區是海南、貴州和四川,最慢的3個省區是福建、天津和西藏。年增長比較快的省區中西部地區居多。
教育指數增長最快的前3個省區是西藏、江西和甘肅,最慢的3個是福建、廣西和安徽,同時河南、河北、重慶、浙江和上海的增長同樣比較慢。年增長較快的省區大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區。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