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本報報道了《女職工生孩子政府『埋單』》的消息,引起了本市育齡女性的關注,許多准媽媽們表示,生育保險為生育家庭減輕了上萬元的生產費用負擔。不過,保障全市育齡職業女性的生育保險的覆蓋人群遠不止那些准媽媽們,『流產女性』也在這把『保護傘』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還是有不少『流產女性』放棄了申報生育保險,也同時『流掉』了各種計劃生育待遇。記者侯硯實習生史鶯
【調查】
超八成『流產女性』棄保險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多數醫院不願透露計生手術的比例,但業內人士稱,來做流產手術的人數遠高於生育產婦。正因為如此,本市生育保險享受的人群不但囊括了生產婦女的生產費用,也將計生手術的費用列入其中。對於人工流產、引產、絕育等手術,按照接受手術醫院的等級,都給出了詳細的支付標准。
在本市生育保險中有明確規定,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200元;流產260元;高危人工流產600元;三級醫院引產1600元、二級醫院引產1300元、一級醫院引產1000元;女職工絕育術1000元;男職工絕育術600元。藥物流產、自然流產比照流產260元支付標准,限額支付。對於龐大的『流產女性』,生育保險裡給予非常周全的保障,但實際生活中,大多數意外懷孕而選擇流產的女性,都自願放棄了生育保險這把保護傘,沒有向單位申請流產或引產的費用報銷。據了解,約有85%流產女性由於各種原因放棄了申請報銷計生費用。
【分析】
放棄生育保險有三原因
原因一:未婚先孕難啟齒
據一位資深婦產科主任介紹,現在青年一代思想開放,加之避孕措施的不到位,未婚先孕的事情時有發生,越來越多的『無痛人流』醫療機構逐漸成了她們消除『後顧之懮』的避風港。在本市華北醫院,一位來做流產手術的年輕女孩稱,她已經是第二次來做流產手術了。今年25歲的她在本市一家電子企業工作,與男朋友同居一年,在被問到有沒有報銷流產費用時,她說:『我沒有報銷,因為我和男友還沒結婚,未婚先孕的名聲不好聽。如果我告訴單位,會引來同事的非議。』記者在總醫院、中心婦產、現代女子醫院等幾家大型醫院的婦產科粗略統計發現,來做流產手術的女性有五成以上都是未婚先孕。
原因二:已婚婦女怕誤前程
很多已婚流產婦女在計生手術後,並不會告知單位,原因是擔心影響工作晉昇。『我們公司的工作節奏很快,根本不可能請假五天以上,一旦請假或是有懷孕計劃會給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肯定會影響晉昇。』在開發區工作的『白領』蘇小姐說。
記者調查發現,在職的已婚流產婦女中,大多都知道『計劃生育條例』的規定,但由於擔心前程,這些職員對於自己的計生手術都三緘其口。
原因三:思想傳統難為情
在已婚流產婦女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固有的傳統思想,不好意思說出自己做了計生手術,而放棄了報銷手術費用的機會。這類人群大多年齡在35歲—45歲之間。
今年38歲的方女士對記者道出了她的『難言之隱』,『自己都這麼大歲數了,孩子都上中學了,還去做流產手術,多難為情。』
記者在詢問了一些在醫院做計生手術的中年人後發現,該年齡段的人群傳統觀念很深,對於計生手術的問題難以啟齒,這是他們自願放棄向單位提出報銷計生手術費用的主要原因。
【觀點】
放下顧慮切莫『因小失大』
在采訪中,醫療機構、社保部門以及許多用人單位的負責人均表示,女性大可不必對『流產』一事顧慮重重。政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育齡女性的保護措施,對於落實避孕節育措施的職工,應按相關規定進行休假,並支付相應的生育保險待遇。諸多措施都從法律的層面給予女性『強制性』的保護,避免用人單位違規。同時,婦產科的專家也表示,『流產女性』因為擔心工作而放棄休假,對身體恢復相當不利,尤其是未生育過子女的年輕女性,如果沒有調養好身體,對於以後的生育還有可能造成影響,因此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網友評論 1 條,查看全部 | ||||
單位領導說勞動法在這不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