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是除夕,本市的餐廳酒店也出現了就餐的高峰。大部分酒店都出現了翻堂的現象,不少就餐的人們只得選擇錯時就餐。 史 嵩攝
『吳師傅,100公斤海參到貨啦!』『小不點兒,快!這肉得切得再細點兒!』除夕的早上,靜謐的清晨,紅橋區臨水道上的天津老字號餐飲企業——紅旗飯莊裡已是熱鬧非凡。在餐飲行業一年當中最為忙碌的除夕,記者走進了這家老字號餐館,見證了從經理、大廚到服務員『辛苦並快樂著』的一天;見證了富裕起來的天津百姓日益豐盈的年夜飯餐桌。
後廚備料是平日五倍
『今天是一年當中最累的日子,本來上班時間就比平時提前了一個小時,可同事們好多都又提前了,早上八點就都來了。』紅旗飯莊紅橋店的負責人——今年60歲的沈瑞告訴記者。走進紅旗飯莊的店堂,十個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巨型的吊錢、精致的窗花、火紅的中國結都在告訴人們新的一年來到了。記者進入後廚房,只見二十七八個師傅在熱火朝天地乾著手頭的活兒。前墩、後墩、灶上……每個崗位上的師傅都在忙乎著。在這家飯店乾了35年的全國烹飪大師、負責廚房整體工作的吳玉書對記者說:『早上起來,我這心裡就像長了草一樣,因為今天的活兒實在太多了,生怕時間來不及。這不,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飯店,沒想到好多小伙子已經到了。不用多說,小伙子們都開始忙乎自己的一攤兒活兒了。』『你知道今天我們備料得比平時多出多少嗎?』吳師傅和記者賣起了關子。『不太清楚,至少得翻番吧?』記者回答道。『告訴你,今天除夕,我們後廚備的各種原材料相當於平時的五倍!這可是根據今天的年午飯、年夜飯和外賣大禮包的預訂數量進的,是要盡產盡銷的,光海參今天就進了100公斤!』好家伙,這就意味著飯店所有的生產、服務環節的工作量都是平時的五倍!
發達餐飲帶來便利生活
在采訪中,記者偶遇了前來取年夜飯大禮包的劉大爺。家住紅旗飯莊附近、今年67歲的劉大爺是天津老字號餐飲的擁躉。趁著等候的工夫,他如數家珍般和記者聊起天津老百姓的年夜飯。劉大爺說:『我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天津人講吃、會吃。可我小時候那叫一個「窮」,就是過年家裡也沒什麼好吃的。哪像現在,你看,我們全家六口人訂的是688元一盒的年夜飯大禮包。回家再包點兒餃子,就能吃上一頓既省心又可口的年夜飯。』說著說著,劉大爺將剛拿到手的紅色大禮包舉到記者面前。『現在的天津人吃飯更講究了,不僅要吃口味,更講究的是健康飲食。雖說紅旗飯莊的燒肉、四喜丸子都是看家菜,老天津衛年夜飯的餐桌上少不了,但像海參、鰈魚、蘑菇等清淡、有益於健康的菜餚更受大伙兒歡迎。另外,現在飯店的外賣服務真是給家裡省了大事,什麼煎炒烹炸的麻煩事都省了。』是啊,質朴的劉大爺可能說不出『家務勞動日益社會化』這樣的專業術語,但他所表達出的意思足以說明,興旺發達的餐飲業給咱們天津老百姓帶來的口福和便利。負責人沈瑞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年夜飯大禮包比去年又增加了100多份,500多份大禮包將天津老字號餐館的情意帶到市民家中。
除夕夜:全年唯一不翻堂的日子
由於這一天中午和晚上的業務量都非常大,服務員們一直都是一路小跑地忙前忙後。沈瑞說:『今天本來是最賺錢的一天,不少沒訂上年夜飯的顧客想訂翻堂的座兒。可我們一直堅持的是,除夕是全年365天唯一一天不翻堂的日子。為的是讓辛苦了一年的本地員工能早點兒回家過個團圓年,讓十幾名外地員工能吃上一頓廚師長親自主灶的年夜飯。』(本報記者吳薇)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