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教授想當官——很多年輕博士居然願意當行政官員,我們想不通,辛辛苦苦這麼多年,就想著當『官』,卻把學術荒廢了;當他發現不適合當『官』的時候,再來搞學術,這時候就沒有他的位置了,因為學術是有連貫性的。據了解,高校泛行政化現象日益蔓延,人們更多關心的,不再是學術水平,而是行政職務和級別:有了官位就有權力,有了權力,再獲取職稱、課題等就不是什麼難事;當然此時學術獨立一詞也被涂上了別樣的色彩。 【點擊觀看全文】 |
| 機構冗雜擠佔經費——高校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校級領導一走廊,處級乾部一禮堂,科級乾部一操場。』數據表明,重點大學校級領導一般有10—15名,處級乾部一般在300人以上。而在北大,『管理機構』共有27個。機構林立,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擠壓有限的教育經費,而且還帶來了效率低下等問題。 【點擊觀看全文】 |
| 學校分級影響教育公平——中國把高校分級為副部級大學、正廳級大學、副廳級大學等,這本身就是在強調大學的行政化、官場化。例如,『211』工程高校固然在承擔科技創新方面貢獻卓越,但在人纔培養方面數量上的比例並不高。而國家不斷加大對『211』『985』高校的投入,卻對普通本科院校投入相對少得多,這是錯誤的,是在制造人為的不公平。 【點擊觀看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