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虞頌庭 俞藹峰夫婦舊居
1956年,在國家照顧高級知識分子的政策下,泌尿外科專家虞頌庭和婦產科專家俞藹峰夫婦帶著他們的獨子虞一平住進了睦南道金林村的小洋樓。在名醫聚集的睦南道上,虞家因有兩個名醫而顯得更加特別。在這裡居住的三十幾年的時間裡,二虞(俞)為醫學界做出了很多貢獻。
探訪
百歲小樓與百歲主人
在睦南道毗鄰雲南路那條不起眼的小胡同裡,一座二層的西式小樓房在經歷了近一百年的風雨後容顏斑駁。但在初春的睦南道上,這座年邁的建築卻依舊散發著厚重的生命力,如同曾經住在這裡的它的主人。
迄今在我們所探訪過的天津小洋樓所有的人物中,虞頌庭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近百歲小洋樓主人。這位已96歲高齡的我國著名泌尿外科專家,一生醫學建樹無數。而與他的事業同樣聞名的,是他有一位同樣是名醫的妻子——我國著名婦產科專家俞藹峰。這對醫界伉儷曾被周恩來和鄧穎超稱為『男虞』和『女俞』,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醫學界,二虞(俞)曾書寫了很多醫學傳奇,而睦南道那座素朴的小樓則留下了他們三十幾年的歲月印記。
因年事已高,虞頌庭如今常年住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病房裡。在這個他和妻子工作了大半生的醫院裡,虞頌庭依然在堅毅地行走著生命的旅程。在虞老的病房內,他的獨子虞一平向記者講述了父母在睦南道上的生活,雖然虞老因生病不能與記者交流,但傾聽著兒子的講述,這位醫學泰斗的記憶也一定回到了那座盛滿歲月的小樓,在那裡他曾與妻子鑽研業務,在那裡他曾與兒子播撒歡笑……
每逢寫下一篇小洋樓的故事,就仿佛回到了一個不曾了解的年代,親歷了一段蘊涵百味的精彩人生。虞頌庭、俞藹峰夫婦與小洋樓的故事只是他們精彩人生的一部分,但卻照射出這座小樓和他們一生的魅力。所以,今天的這篇小洋樓故事,既為睦南道上的百年小洋樓,也為病床上近百歲的虞頌庭先生,願它和他的生命都能常青!
名醫伉儷:曾以山洞做洞房
1935年,在協和醫學院,一位外國教師在給新生分班編組時,習慣使用英文字母排列名號座次,他在新生名單上最先看到了虞頌庭和俞靄峰的名字,『啊,好極啦,男的虞和女的俞』,從此,這兩位都姓虞(俞)的學生從相識到相愛,在他們輝煌的醫學事業中,他們的愛情就像一把聖火,將這份神聖的事業燃燒得更加旺盛。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協和醫學院被日軍佔領。虞頌庭不甘當亡國奴,與俞靄峰一起歷盡艱險奔向抗戰大後方。中途在桂林、貴陽滯留,漂泊行醫。在桂林,他們結為夫妻,可當時條件艱苦,他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二虞(俞)苦笑著把目光移向城外。看到他們所處的地方開門見山,山山有洞,他們想,就把家安在山洞裡好了。洞房洞房,以山洞作新房不是挺有詩情畫意的麼!於是,他們就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深邃堅固的山洞的庇護下,度過了蜜月。在山洞裡,作為婦產科醫生的俞藹峰還曾給附近的很多孕婦接生了孩子。新中國成立前夕,二人從美國進修後進入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並分別成為國內泌尿外科及婦產科領域的權威專家。
沒有休息日的父母沒有節假日的家
在虞一平的記憶中,在搬來睦南道之前,他們家一直住在醫大總醫院附近的眾誠裡。1956年搬進睦南道小洋樓時,樓下兩個房間,樓上也有兩間,後院還有間房子,一直由跟隨他們家的保姆居住。這個比虞頌庭還年長的保姆跟隨他們生活了很多年,晚年還一直由虞頌庭支付養老金。虞一平說,那時他們有個60平方米左右的小院,房子裡有燒煤的小鍋爐,在上世紀80年代初,每逢冬天他們家還要自己燒這個鍋爐取暖。
因為父母工作都很忙,虞一平這個『雙職工』家庭的孩子童年很少與父母在一起,他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和睦南道上的一幫小孩玩耍,『我們胡同裡一幫小孩,每天都有半天的時間在玩,我們拿杆粘鳥,還上樹,快樂極了』。
據虞一平回憶,在他的家裡是沒有諸如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概念的,因為父母工作太忙,永遠都是在醫院裡。據說,那時候總醫院的病房裡每年正月初一都會傳出相互拜年的聲音,那是外科主任虞頌庭帶領醫護人員在給他們的病人們拜年。
『因為工作太忙,我父母在家一般不怎麼做家務,我只是在小的時候吃過母親炒的家鄉菜。他們在家經常一起研究業務,唯一的愛好就是我父親愛聽交響樂,我母親愛看芭蕾』,虞一平說。
『男虞』愛學術『女俞』為計劃生育做貢獻
在國內醫學界,二虞(俞)都是各自領域內的權威專家。在評價父母的醫學貢獻時,虞一平認為,父親虞頌庭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績,而母親俞藹峰則為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做出了貢獻。
上世紀七十年代,虞頌庭曾作為中央醫療小組成員,為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診病。據說那時他常常是上午在北京的首都醫院,下午就回到天津,坐在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門診部,為普通人看病。
在兒子虞一平眼中,父親在做學術上的態度和成績讓他欽佩。十年前,八十幾歲的虞頌庭還堅持看門診,寫論文,參加學術會議。醫院的醫生們在業務上遇到問題還經常諮詢虞老。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中,他提交的論文讓與會的外國專家備感驚訝,大家都不相信,這是一名八十幾歲高齡的老人所寫的。虞一平說,就在兩年前,父親虞頌庭住院後不久,他的學生還時常在他的病房內與他討論學術問題。
對於母親俞藹峰,虞一平介紹說,當年母親覺得自己一生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在國內率先研制出了口服避孕藥,推動了我國的計劃生育事業。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俞藹峰,當年在周恩來等領導人的關注下進行口服避孕藥的研制,白天是婦產科,夜裡是研究場所。終於用了一年時間研制出了口服避孕藥,為計劃生育做出了貢獻,也成為值得她一生驕傲的事情。
1992年,俞藹峰因病去世,二虞(俞)的故事由虞頌庭一直書寫至今……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