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國家反貪總局 |
『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這直接關系政權的鞏固。』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達了政府反腐的堅強決心。
溫總理的這一表態,使『反貪腐』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一個熱門詞匯。同時,分析人士認為,這無疑是對國家反貪總局等反貪腐機構發出了新的號召。
在兩會上,反貪腐機構的代表和委員們也成為媒體競相采訪的熱點人物。
『反貪腐』在兩會上引起所有人的共鳴,意味著人民期待貪污腐敗現象早日被鏟除,說明中央政府的反貪腐行動大快人心!
目前,我國主要有5個反腐敗機構系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紀委)及各級紀檢委,檢察院系統的反貪污賄賂總局及各級反貪局,檢察院系統的各級職務犯罪預防廳(局),行政方面的監察部及其下屬的監察廳(局)和行政方面的國家預防腐敗局及其下屬局。這5類機構從中央、省區市到縣,層層都設有相應的機構。其中,作為『專職反貪』的機構,國家反貪總局及各級反貪局,成為我國反貪腐系統的重要一環,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的反貪故事,正是我國政府向貪腐行為開戰的縮影。
反貪總局十五年
四任局長攻堅戰
緊挨著北京故宮的北河沿大街,是一條旅游要道。一輛輛旅游大巴在經過這條大街的147號時,都會明顯放緩速度。『這裡就是國家反貪總局!』隨著導游的指點,車內的游客紛紛轉頭望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簡稱『國家反貪總局』)的牌匾,醒目地映入眼簾。
游客們都知道,這是一個讓貪官們聞風喪膽的機構;但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清楚,從1995年成立至今,它已有15年的歷史。
成立以來,隸屬於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國家反貪總局,在4任局長——羅輯、張建南、王建明、陳連福的領導下,發起了一輪又一輪肅貪行動,為反腐敗立下了汗馬功勞。
低調局長,高調反貪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反腐工作面臨新的使命。作為國家反貪總局新任局長,陳連福更感責任重大。
2009年11月初,履新僅20天的陳連福,就踏上了外出調研的行程,暫時從公眾的視野裡『消失』。這讓眾多記者頗感意外,認為他『低調,甚至神秘』。然而,熟知陳連福的人說,這位從基層乾起的二級大檢察官,一向『敢於碰硬、不徇私情』,在反貪方面絕不低調。
1953年,陳連福出生在吉林省海龍縣興華公社雙睦村(今梅河口市興華鄉雙睦村)的一戶普通農家。當時的雙睦村,窮得叮當響。陳連福上學時,因買不起書,經常要步行30多裡,到親戚家借書。初中畢業後,他被『文革』中斷學業,回鄉當起了生產大隊副大隊長。一次,當時的縣委書記下鄉調研,發現他辦事很果斷,是個人纔,便把他提拔為公社副書記。此後,他擔任過縣革委會副主任等職,1985年被任命為梅河口市檢察院檢察長。當時,他只有32歲。
陳連福在梅河口市檢察院工作時的同事回憶說,他工作紮實,能力強,且堅持原則。當年,曾有兩個廠的廠長因貪污受賄被檢舉。某上級領導特地將陳連福叫到辦公室,想讓他給予通融,不料遭到他的斷然拒絕:『還是要按法律程序辦事。』後經查證,這兩名廠長犯案情節屬實,終被立案查辦。
因工作成績突出,上世紀90年代初,陳連福被調入吉林省檢察院,擔任副檢察長兼反貪局局長。後來,他又被調到最高人民檢察院,長期擔任瀆職侵權廳廳長。其間,他參與了很多重大安全事故的調查工作。2007年,湖南鳳凰橋垮塌事故發生後,陳連福就曾親臨一線,坐鎮指揮,查處事故背後的瀆職犯罪行為。2008年10月,他被任命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
陳連福出任國家反貪總局局長後,眾多媒體在關於他的報道中,都對他寄予厚望。而陳連福上任伊始就外出調研,充分說明他是一位實乾派局長。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介紹,作為局長,陳連福要帶領國家反貪總局擔負起八大反貪職責:負責對全國檢察機關辦理貪污賄賂、挪用公款、巨額財產來源不明、隱瞞境外存款、私分國有資產、私分罰沒財物等犯罪案件偵查、預審工作的指導;參與重大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的偵查;直接立案偵查全國性重大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組織、協調、指揮重特大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的偵查;負責重特大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的偵查協作;研究分析全國貪污賄賂等犯罪的特點、規律,提出懲治對策;承辦下級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工作中疑難問題的請示;研究、制定貪污賄賂檢察業務工作細則、規定。
據專家介紹,國家反貪總局的編制只有60多人。這意味著,『實乾派』的陳連福,就是要率領這支規模不大的『精銳部隊』,向貪污腐敗行為不斷發起『攻堅戰』。
嚴峻形勢催生反腐利劍
陳連福接手的是一支在反貪戰場上歷練了15年的隊伍。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開始面臨另一種挑戰——在從計劃經濟步入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於權力缺乏監督、制衡,一些地方的官員貪污、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引起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重視。
1993年,新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張思卿遠赴貴州、廣西考察,研究反腐課題。當時的廣西走私活動猖獗,但由於當地一些領導乾部的阻撓,走私活動屢打不禁。在與基層檢察乾部的座談中,張思卿一行多次聽到要求嚴懲腐敗的呼聲。其間,張思卿甚至聽到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某基層檢察院曾扣押上百輛走私車,結果某上級官員打了一個『招呼』,這些車輛便在半夜裡不翼而飛。
這樣的例子,在當時已並非個案。那時,腐敗現象在各領域呈蔓延之勢,貪腐大案要案逐年增加。1984年至1988年,我國涉嫌犯罪的縣處級乾部只有1萬多人,廳局級乾部犯罪的數量尚不多,省部級乾部中幾乎沒有。然而,1989年至1993年,縣處級乾部犯罪者已達3萬多人,廳局級乾部犯罪者也有173人,另有5名省部級乾部涉案。這些數字表明,領導乾部犯罪人數呈逐年增長的態勢。而從乾部涉案金額上看,1984年至1988年,貪污受賄百萬元以上的大案少之又少,1989年至1993年也只有81件;而從1993年開始,涉案金額達百萬元以上的,迅速增加。
如此嚴峻的形勢,對各級檢察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經過充分調研和地方試點,1995年11月10日,國家反貪總局正式掛牌成立。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