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陳光遠 (1873-1939)。北洋將領、將軍府鑒威將軍。武清人。天津武備學堂畢業。清末任北洋軍統領等。民國成立後,追隨袁世凱、馮國璋,為北洋軍閥直系骨乾。歷任熱河巡防營統領兼赤峰鎮守使、軍事模范團團副、陸軍第十二師師長、京津警備副司令、綏遠都統、江西督軍等職。為馮國璋直系長江三督之一,後棄軍職到天津經商。1939年病逝。
檔 案
陳光遠舊居
大理道48號
特色:建於1924年,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平面布局不規則,立面高低錯落,外牆用淺色混水牆面與深色琉缸磚搭配,簡潔大方,頗具現代建築風格。屋頂處為露臺,設置琉璃瓦八角涼亭,使整個建築呈現出中西合璧的特點。該建築現為機關幼兒園使用。
大理道48號如今被定為陳光遠舊居,但直到我們找到他的孫子陳公勉,與其交談時纔知道,陳光遠生前並未在此居住過,這只是陳光遠當年上百處房產中的一處,大理道48號最初只是他的二兒子在此居住過。陳光遠和他的家眷常住的地方在煙臺道,可惜,那棟小洋樓如今已經消失得了無痕跡。與其一起被湮沒的,是關於陳光遠的一些並不被人所熟知的往事。

有人說陳光遠是住在小洋樓裡的寓公中最有錢的人。但他的孫子告訴記者,陳光遠生前很財迷,甚至從來都不打牌,因為只要輸兩毛錢,他就不玩了……
早就聽說陳光遠是五大道上最有錢的人,盡管此話是否屬實有待考證,但陳光遠的財富確實是聞名於舊時天津城的。他的義子張子純曾將陳光遠的財產情況概述如下:陳由江西來津後,曾在天津、北京、大連購置房產數處,並購有啟新、開灤、華新紗廠、中原公司等企業的股票,此項股票約計一百萬元左右。此外,陳用夫人趙氏、妾韓氏兩人名義,在津開設了輯華當、德華當,每處股款約十萬元。陳在武清原籍的田產,約三十餘頃。陳家的財產,據他生前和人們閑談時,自稱不過五六百萬元。
而在陳光遠的孫子陳公勉那裡,他對祖父巨額財富的最深印象,就是家裡的房子太多了。因為在祖父去世10年後陳公勉纔出世,所以對此前家族的興盛,陳公勉沒有見證。但他仍聽人說過,那時天津市房產最多的人有兩個,一個是陳光遠,另外一個是同樣為北洋軍閥的李純。據說那時李純家的房子是八千多間,而陳光遠則有六千多間。陳公勉說他上小學時班裡有個同學,他家搬了6次,卻都是住在陳家的房子裡,這位同學曾開玩笑的對陳公勉說:『為什麼無論我們怎麼搬家,卻還是住在你家的房子裡?』
而陳光遠留給子女的房子,多到讓他們不得不把房子閑置。新中國成立前,陳家分家了,分家時陳光遠的7個兒子和一個義子都分得了房產,陳公勉說慶豐裡那8座小樓正好分了一人一座,但這樓卻誰都沒有在裡面住過。『因為各家都嫌它小。有三居室時誰也不會去住一居室,各家那時外面都有大房子,那個小樓因為太小,當時只能被閑置』。
百萬富翁的守財之謎
大宅院裡的生活往往是極盡奢華的。從前住在小洋樓裡的主人們,哪個不是榮華富貴至極,吃喝玩樂盡享的。但恰恰是這個最有錢的陳光遠,也是最不捨得花錢的一個。陳公勉回憶,他曾聽家裡的保姆說過,自己的爺爺特別財迷。甚至連牌都不玩,因為他怕輸錢,只要輸兩毛錢就不玩了。而那時的陳家,和其他富貴人家相比,在吃穿用度上並不十分突出。而陳光遠的一位友人曾回憶,陳光遠下臺後在天津租界做寓公時,沒有軍事和政治上的鉤心斗角,他就持籌握算,心不外騖,鑽進錢眼,每天以研究黃金行情漲落為消遣。如金價落時,每次必購進500兩,因此,他的銀行鈔票存款,都購成黃金現貨,囤積起來,而不受貨幣貶值的影響。
對於陳光遠的財迷,大家一致認為是他貧困的出身所致。他的義子張子純記述,陳光遠是武清崔黃口人。陳家人口較多,多是務農。在兄弟中,陳本人行八。幼年家貧,十九歲時,經人介紹入天津東局子武備學堂第二期學習軍事。那時武備學堂每月發給學生幾兩銀子的零用,陳光遠總是把這項零用錢存著,不肯花用,等待父親來時帶回家中度日。陳家當時艱難的情況,可想而知了。後來他由武備學堂畢業,就分配到小站軍隊裡擔任督操。由於得到袁世凱的信任,袁世凱任山東巡撫時,調陳去山東,這個貧苦出身的農民陳光遠,至此纔開始了命運的轉折。
而陳公勉則對記者講述了另外一件鮮為人知的事。陳光遠從前在崔黃口曾做過更夫,在那個時代,打更是社會上最低賤的職業了,只有最貧困的人纔會做更夫。陳光遠的元配夫人趙氏結婚後知道丈夫竟然是個更夫,覺得非常羞辱,就喝鹵水自殺,雖然未果,卻導致趙氏不能生育。因此,陳光遠的子女都是由他的妾蔣氏及韓氏所生。
兒子看他就像看皇帝
陳光遠有七個兒子,但七個兒子對這位父親共同的感情都是敬畏。陳公勉回憶,他的父親曾對他說過,他們兄弟幾個平日裡見到陳光遠,都像見了皇帝一樣,望而生畏。因為陳光遠對兒子采取的是傳統的封建家長制的管教方式,這讓他的兒子對他的嚴厲都心生畏懼。
1939年,陳光遠病死。關於他的病因,陳公勉曾聽說是跟他的一位叔叔有關。原來,陳公勉有位叔叔,曾經去美國留過學,接受了西方的現代教育,思想民主開放。回國後,對父親的管教方式極其反感。他認為,父親打兒子是侵犯人權的,因此父子二人發生了衝突,陳光遠一氣之下生了病。
而關於陳光遠的兒子,廣為人知的是他們都姻聯望族,個個『門當戶對』。長子娶龔心湛之女;次子娶巨商振德店黃丹甫之女;三子娶天津『李善人』家李頌臣之女;四子娶張錫元之女,也就是張愛玲的堂妹;五子娶潘復之女;六子娶張勛之女;七子娶孫傳芳之女。這份豪門聯姻的名單讓我們想起了民俗學家張仲曾經說過的:『婚姻關系上的「門當戶對」原則,絕不止於在倫理觀念上求得心理平衡,更主要的,在於相互攀緣,結成盤根錯節的網絡,在政治經濟上壯大自身實力。』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