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關於這幢洋樓的主人,所有的資料只有這樣一句話:該樓原為祥發順木器行經理訾玉甫的私人住宅。訾玉甫,祥發順木器行。然而在已有的文字資料中,天津的知名木器行並沒有『祥發順』,倒是有一個『永發順』,而訾玉甫的名字在某些資料中也被記述為『訾鈺甫』。
訾玉甫舊居在大理道上堪稱數一數二的『豪宅』。作為衛生局幼兒園,高大的院牆被修飾以兒童圖案的淺浮雕,但院落的莊重和神秘並沒有因為這些淺浮雕而被減弱。搭乘觀光馬車的外地游客從房子前經過的時候,會在向導的提醒下拿出照相機拍照。但通常,他們只拍下了高高的圍牆,卻幾乎沒有見過圍牆內的洋樓。一扇紅漆大鐵門,將訾家的小洋樓藏匿在了靜謐之中,也將訾家的那些陳年舊事一同鎖在了歷史的昨天。
津門木材銷售第一家
關於訾家『永發順木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天津木材商業初創時期。1885年之前,天津還沒有專門經營木材的商家。這一年,天津第一家專營木材加工銷售的『德和板廠』正式開業,隨著『德和板廠』業務蒸蒸日上,一些小型木廠紛紛建立,這其中便有訾家的『永發順』。
十九世紀末在海河邊陸續建立的木材商號,在初創期大多是資金實力薄弱的小商戶,銷售南郊區木帆船裝運來的木材。直到1920年,天津的木材商戶發展壯大起來,已經有27家之多,昔日資金薄弱的小商戶也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大商家。這時候,『永發順』已經擠進了天津木材行業的前列,與德和木號、太和生木行、常安木廠、廣聚永木行並稱天津木材行業『五大家』。另有一種說法認為,『永發順』比德和木廠成立更早,大約在1880年,地址在東馬路馬棚胡同,後遷至新浮橋大街,創始人名叫訾永發。如果歷史果真如此,訾家木廠在天津的木材商業歷史上可謂鼻祖。但不管怎樣,『永發順』在這個行業內的地位顯然非等閑之輩。
『永發順』的輝煌期大約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之間,這段時期內,對於『永發順』經理的大名,在不同的資料上出現了『訾雲甫』『訾玉甫』『訾鈺甫』『訾葆謙』等四個名字。施子厚撰寫的《天津木商業概況》中提到『永發順木行,股東是訾家,經理訾雲甫,在天津擁有銀號和房產』。在《天津橫濱正金銀行與魏家兩代買辦》一文中提到,『永同生銀號,1934年開業,資金十萬元,系與著名木商永發順資東訾玉甫合資』。而在《天津錢業能人王曉岩》一文中,作者講到了訾氏捐助災民的一段往事:1939年,天津遭受洪水侵襲,工商界名流主動捐款賑災,其中『永發順木行資東訾鈺甫捐助金豹牌面粉8000袋(每袋50斤)』。在《天津商會檔案匯編1937-1945》一書中,天津市木業同業公會的一份調查材料記錄了民國二十九年(1940)九月五日,因前會長病故而改選『訾葆謙』為木業同業公會會長。這裡登記了『訾葆謙』的個人資料為:37歲,中學畢業,永發順木行經理。
這四個名字是否為同一人,目前尚未得到知情的訾氏後人予以確認。但從這些凌亂的資料中,至少可以粗略勾畫出訾氏家族的一個大致情形:訾氏於十九世紀末開始涉足木材銷售行業,因善於經營,並且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逐步成為這一行業中的佼佼者。天津大理道形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正是訾家永發順木行業務蒸蒸日上的時候。按照年代推算,訾家興旺於永發順木行的第二代經理人,也正是這一代人在大理道上修建了訾家舊宅。這一時期的永發順木行地址在解放橋海河沿岸,與當時天津最知名的幾大木行為鄰。
『七七事變』之後,天津木材銷售行業受到嚴重衝擊,原有的木商業『五大家』除永發順外,都耗盡資金,相繼倒閉。永發順在資金調度上比較穩妥,進貨時先用『義德堂』名下的存款,如不足再用自家開設的銀號貸款;銷貨時,最初是貨交到用戶即收款,外欠貨款比較少,因此能在『五大家』中維持較長時間。此外,『七七事變』之後,由於永發順與日商三井洋行長期的業務關系,可以通過日本洋行進口部分木料,繼續維持經營。但隨著解放戰爭打響,國民黨駐軍胡亂征用木料,天津木材商戶十廠九空,永發順木廠在這樣的『洗劫』下終究難逃沒落。
『八大成』非『八大家』
在與『永發順』木廠有關的訾氏一族中,還出現過一個名叫『訾質甫』的人。資料記載,訾質甫曾任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天津分行第三任華賬房經理。
東方匯理銀行又稱法商印度支那銀行,總行設在法國巴黎,光緒三十三年(1907)在天津設立分行。華賬房第一任經理魏蓮舫,『第三任經理為訾質甫,系天津大木材商永發順的資東。「番紙」(買辦憑個人信用開出的支付憑證)代號為質記』。
除了銀行業,訾氏家族還擁有大量的土地房產。提及訾氏的地產,與前文提到的『義德堂』不無關系。上世紀初,有名望的人購置房產不直接登記自己的姓名,而是慣用堂號。訾氏購置房產土地時,用『義德堂訾』登記。在《清代以來天津土地契證檔案選編》當中多次選用了以『義德堂訾』名義購買土地的契證,從時間上來看,訾氏購買土地從民國初年就開始了。
少數資料介紹訾玉甫的時候,冠以『八大家』之稱,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在天津歷史上,『八大家』先後出現了四種版本,但從咸豐年間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始終沒有『訾』姓出現。如果認為『八大家』只是作為對天津富庶家族的泛指倒還勉強可以,但如果細究起來,『八大家』的說法終究不符。事實上,與訾家相關的不是『八大家』,而是『八大成』。
據熟悉天津餐飲行業的老人回憶,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天津有名的飯莊大多聚集在南市。南市黃河影院旁,有一家著名的飯莊『聚慶成』,大股東就是永發順木行的東家訾玉甫,經理名叫呂老萬,掌灶王魁六、胡筱三。這一間聚慶成,與我們熟知的康熙年間的聚慶成已經不是一回事兒,但在當時仍屬於高檔飯莊,被譽為『新八大成』之一。『新八大成』的股東大都是天津有名的大富人家,他們開飯莊不作為賺錢途徑,而是為了自家應酬方便,因此只出資不問業務。與訾家的聚慶成同屬於這種情況的『八大成』還有熱河督軍湯玉麟出資的慶樂成、『天津八大家』之一卞家出資的聚合成、益德王家出資的明利成等。
檔 案
訾玉甫舊居
大理道37號
特點:該樓為二層西洋公館式建築,清水牆面,紅色多坡瓦頂,磚木結構。正面頂層配以造型曲線優美的角樓式天窗,白色門窗,襯以白色水泥鑲邊,色調明快,正面入口處有石頭臺階,四根白色方柱支橕一白色帶裝飾護欄的半圓形陽臺,形成半封閉式門廳過廊。記者馬櫻健攝影王建一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