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黑色產業鏈』可轉變為『陽光產業鏈』
『地溝油可以成為高清潔的生物柴油,利潤在每噸1500至2000元之間;5000萬噸餐廚垃圾相當於1250萬噸優質飼料,每噸可賣到4000至5000元,並可節約大量糧食和飼料。』梁立寬說。
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農民駕駛手扶拖拉機在田裡勞作,而手扶拖拉機排出的尾氣不再有嗆鼻的柴油味……這一切並非幻想,青海省潔神環境能源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吳海亮說『青海省農村很多手扶拖拉機,燒的就是我們公司利用餐廚垃圾生產的這種生物柴油。』
我國餐桌浪費驚人,在2009年12月27日舉行的全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現場交流暨研討會上,來自清華大學環境系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及資源化研究所的統計數據表明,保守估計我國城市餐廚垃圾的年產生量不低於6000萬噸。
『其實,如果將餐廚垃圾進入工業化處理,將大有文章可做。關鍵問題是,政府能否從源頭阻斷地溝油進入食物鏈。』梁立寬說,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將產生一連串衍生產業,其成套處理設備制造也將帶動地方制造業的發展。
然而,餐廚垃圾處理行業面臨著相關政策法規及管理辦法不健全、收集難、處理系統不健全,配套設施不規范、產品出路無法保障等困難,使不少投資者望而卻步。
『以前,上海、杭州、鄭州等地曾經搞過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但都以失敗告終。國內尚沒有成功范例,無形中增加了我們的壓力。作為一家民營股份制企業,將4000多萬元投資在這樣一個工藝不成熟,市場前景不樂觀,政策不明朗的產業上,的確需要勇氣。』梁立寬說。
沒想到,梁立寬的這一項目卻一次性建設運營成功,經過一年多的運營,項目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評價,並有了『西寧模式』這一說法。總結這一模式時,梁立寬說『如果沒有政府幫忙,我們無法支橕運營。』
這並非溢美之辭。單從資金角度看,此項目先後得到國家發改委1690萬元的專項資助資金,是國家發改委首次為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下撥款項;青海省與西寧市政府也為這個項目配套了500萬元的補貼資金,西寧市政府還按每噸200元的標准提供收運處置補貼,使得收運餐廚垃圾不再伸手向餐館要錢,餐飲企業自然配合。
同時,西寧市政府還先後制定政府令、管理辦法和出臺地方性法規等,嚴格要求全市3300餘家餐飲企業簽訂餐廚垃圾收運處置責任書及合同,這在全國還是首例。有了政府政策,又有了支持資金,項目一下子就『活』了。
『但這一行業面臨的共性困難便是市場推廣有難度,因為沒有國內立法支持』,青海潔神環境能源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瑜說,在其他一些國家,立法規定在石化柴油中必須添加生物柴油以減少廢氣排放。
而目前,雖然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達到0號柴油標准,但國內沒有相應的產業政策,生物柴油不能進入加油站等主流系統,只能賣給開礦山或是搞運輸的散戶,出路狹窄。
無獨有偶,據媒體報道,曾經是武漢最大的以餐廚廢油為原料加工生物柴油的企業———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也已停止建廠,原因是國家未制定關於生物柴油的市場准入規范,產品一直沒有銷路。
『從項目性質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應是公益性質,應該由政府主導,企業跟進。但目前,企業處於尷尬的境地———這一行業沒有行業標准,沒有產業政策,產品沒有國家標准,處理工藝也五花八門……』梁立寬說,如果這些問題得以解決,我國將一條地溝油的『地下黑色產業鏈』打造成經濟效益明顯、社會效益巨大的『陽光產業鏈』,將指日可待。
『潲水王』:
靠處理『餐廚垃圾』成就百億產業夢
西寧市勝利路上一家高級飯店內,一位衣著光鮮的男子看著飯桌上無法再打包的殘羹剩飯說道:『呵呵,吃剩的都是我們公司的原料了。』
『這是我的職業病。』青海潔神裝備制造集團(以下簡稱『潔神』)董事長柴建中不好意思地說。作為青海省第一家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企業『潔神』目前日處理量達140噸,項目已基本覆蓋了西寧市3300多家餐廚垃圾生產單位。項目投產1年多以來,『潔神』已為西寧市處理了近10萬噸餐廚垃圾,資源利用率達到99%。柴建中也因此被戲稱為『潲水王』。
在青海的企業家圈子裡,柴建中被有的人視為『異類』———生意做得好好的,偏偏跑去做不起眼的『潲水生意』,就是倒點煤也比這來錢快、風險小啊。
但在別人眼裡只能喂豬、做『地溝油』的潲水,在柴建中眼裡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位民營企業家投資了5000多萬元,建設了青海第一座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工廠。柴建中說『就「潔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10年後能收回投資。如果處理量達到設計規模,時間還會提前。』
『餐廚垃圾處理的成套設備制造更是前景誘人。』柴建中說,經過專家測算,我國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相關的設備制造產業,有望在3到5年內達到200億元的規模。
然而我國在這個領域中的最初嘗試並不順利。他說,包頭曾花1億多元引進過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設備,最後卻以失敗告終。針對這一現實『潔神』將目標定位在佔生活垃圾60%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上。
回憶當時的抉擇,柴建中現在依然有些後怕『過去國內這方面沒有成功的范例,我們壓力很大。但同時也意識到,將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利益會對企業有益。我們還意識到,一旦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形成了產業,落後的技術和裝備勢必導致外國巨頭在我國壟斷這一行業,因此我們決定搏一搏。』
2004年起,柴建中和他的團隊開始在全世界進行考察,最後決定從韓國引進技術『韓國和我們在飲食結構上有相似之處,而且他們倡導的是大規模工業化無害處理,有借鑒價值。』柴建中說。隨後,公司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生態所、航天院等單位進行合作,大幅度提昇了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和環保水平。
2007年,西寧市政府與『潔神』公司簽訂協議,以BO T (即建立———運行———移交)方式進行合作。在公司出資、政府配套的情況下,投資5100萬元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開工。
『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做這個工藝不成熟、市場前景不樂觀,政策不明朗的項目的確很冒險。好在我們前期工作做得長,加上省、市政府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視和支持,心中就有了底。』他說。
據潔神環境能源產業有限公司工程師吳海量介紹,餐廚垃圾經過多道粉碎和自動篩選工序後,200噸餐廚垃圾可產出10噸以上的蛋白飼料原料、400立方沼氣及5噸生物柴油,工廠基本實現了零排放。
『餐廚垃圾是一筆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能夠有效利用,前景很好。隨著國家對民生和生態環境的關注力度加大,我相信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成套設備的制造產業鏈很快就會形成。』柴建中說。
如果我國一年產出的餐廚垃圾全部得以利用,相當於節約了1000萬畝耕地。柴建中說:『我堅信在不遠的將來,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將在國內蓬勃發展起來。』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