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魯譽已經開始在重慶看房了,雖然他和女朋友回來定居只是三個月前的事。
『現在看的樓盤大概相當於北京東二環,是可以看到嘉陵江的「江景房」,均價在七八千,在北京的話估計已經超過四萬了。』
魯譽離開北京的決定,起初並沒有得到家人的贊同。
在北京已經安家落戶的表哥『威脅』他說,離開這裡,做你這行的,還有啥前途?
而魯譽應對的理由是:你看,重慶都有了大劇院。
建設總投資16億的重慶大劇院,是目前國內在檔次和規模上僅次於國家大劇院的文化演藝場所。這個外形如『玻璃房子』晶瑩剔透的宏大建築,寄托著改善這座直轄市『社會文化事業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希望,也承載著『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吸引力和輻射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夢想。
現在,這座建築也承載著魯譽的夢想,雖然『重慶的演出市場比北京還是小很多,跟北京和上海成熟的模式相比還像個小學生,重慶這邊民眾對高水平演出的欣賞能力還是有很大問題』,但他相信『經濟發展之後就是文化的發展了』。
像很多正在崛起的二線城市一樣,重慶的經濟也在發力。魯譽的家人最後同意他去重慶發展,部分原因也是看到重慶樓市漲情不錯,『房價跟城市競爭力掛鉤嘛。』在魯譽眼裡,重慶一點點地剝離諸如成都那般西南生活的休閑,而有了幾分『小香港』的味道。
去年重慶大劇院承辦了『大河之舞』、『貓』等國際性演出,演出市場比較火爆,這也增加了魯譽對未來重慶市場的信心。
做國際性的大項目,魯譽覺得自己在北京的經歷給了他競爭優勢。
『所謂見多識廣,很多東西我比別人更容易更快入手,比如做男高音(演出),在北京有做過,比較清楚企劃、宣傳怎麼做,怎麼跟媒體溝通等等。』
步入發展高速路上的二線城市,對人纔,尤其是有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奮斗經歷的中高級人纔,也呈現出渴求之狀。根據媒體報道,獵頭公司科銳國際2009年大概輸送了將近40個總監級以上職位的人員到二三線城市;根據招聘網站前程無懮的統計數字,2009年年底各區域企業招聘需求放量,屬長三角經濟圈和天津環渤海灣經濟圈的職位需求比較搶眼,企業職位需求節節攀高;相形之下,同期京滬廣等一線城市在2009年的企業招聘量,同比均有所下降。
在魯譽看來,僅有的劣勢,是自己還沒有完全熟悉重慶當地的市場,情形就像巴爾紮克《幻滅》裡,老賽夏教育小賽夏從巴黎帶回來的時髦花樣在本地不適用:『唉,孩子,外省是外省,巴黎是巴黎。』
魯譽並不擔心這種落差和適應,對於這位西南山城的新移居者來說,以後所有的時光都是可以用來適應的資本。對於北京,魯譽幾無眷戀,僅僅是出於工作的需要覺得不應該跟『文化之都』失去聯系。
『(在重慶)沒有在北京學到的東西多,沒有北京的那種力量。⋯⋯做文化的人還是會回北京看看,回北京就是業務上的事情了,生活就是在重慶。』
至於那些還在一線城市奮斗的人,魯譽覺得從長期成本的角度考慮,不值,『在哪都是生活,在北京那麼累,乾嗎不去其他的二線城市?』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