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16日夜到17日,震後救援『黃金72小時』決戰的關鍵時刻已過。第二炮兵千餘名一線救援官兵與友鄰部隊一起繼續展開地毯式、拉網式搜尋排查,不漏過一處廢墟,不放過一絲希望。
隨著行動展開,傷病員在增加,大規模醫療救助迫在眉睫。
16日深夜,記者走進玉樹地震震中結古鎮的中心——格薩爾廣場,恰遇第二炮兵醫療救助先遣分隊指揮員、某部醫院院長李濤。他告訴記者,經過15個小時摩托化強行軍,他們於15日下午6時抵達震中。經與當地抗震救災指揮部門和醫療機構協商,迅速確定了『帳篷醫院』開設地點——格薩爾廣場。
寒風中,官兵們迅速搭建起5座野戰帳篷,40餘名骨科、腦外科等專業醫護骨乾操作1臺手術戰車、1臺X線診斷車、4臺急救車、3臺保障車迅速環繞展開,價值80餘萬元的清創縫合、處理擠壓傷、震後防藥品全部到位。至凌晨3時,一個初具規模的野戰醫院拔地而起。
格薩爾廣場上建起一所『帳篷醫院』的消息,迅速傳遍玉樹災區。記者隨前來就醫的人群一起走向這裡。畫著紅十字的綠色帳篷裡,擺滿了成箱成堆的藥品,李濤和邢征、陳小雲3位醫生圍繞一個簡易就診臺席地而坐;帳篷外,前來求藥問醫的受災群眾排成3條長龍。一個上午,近300名受災群眾在這裡得到醫療救助。
手術戰車前,運送重傷員的擔架來回穿梭。上午9點半,一位名叫胡祖勇的57歲男子,因腿骨挫傷,在這裡接受了第一臺手術。記者記錄下整個上午接受手術的傷員名單:丁尕,鮑馬二乃,尹布纔,付歸林……他們當中,有藏族、漢族,還有回族等各族群眾。時近中午,4名戰士抬著一副擔架從遠處的廢墟上飛奔而來,擔架上躺著剛剛被營救出來的藏族受傷群眾桑纔,他的左踝骨關節和右鎖骨都已粉碎性骨折。桑纔神志還很清醒,他從棉被下伸出左手,緊緊握著前來為他查看傷情的某部醫院骨科主任袁皜傾的手,沒有語言,只有淚流。
據某部醫院副院長李建勛介紹,一個上午,他們一刻未停做了9臺手術,全部成功。
為安置一時轉運不出去的傷病員和其他受災群眾,第二炮兵先遣救援分隊正在格薩爾廣場一側開闢安置點。不到1個小時,10頂帳篷搭建完畢,據現場指揮員、某部副司令員譚本宏介紹,這10頂帳篷可以安置120人,另外,今天他們還將選擇不同地點再搭建90頂帳篷,這樣,總數100頂帳篷可讓1200餘名受災群眾住進震後第一個帳篷之家,在溫暖的帳篷裡抵御高原深夜的嚴寒了。(完)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