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宋一,一個簡單易記的名字,一個單純可愛的女孩。11歲的她出生在父母重殘的家庭,重病的雙親喪失了絕大部分的勞動能力,小小的她於是有了一個令人心酸的願望——“誰能教我包餃子?我想給爸爸媽媽包頓餃子。”
“我做夢都想孩子能過得比我們好點,順利點。”58歲的爸爸宋國華自幼雙下肢癱瘓,現在幾乎就是泡在藥片堆裏,糖尿病、心臟病、哮喘、脊柱側彎……每一種疾病都有可能隨時奪去他的生命。
而宋一46歲的媽媽是一位骨癌患者,右腿被齊根截肢,只能依靠輪椅和雙柺行動,還有高血壓和心臟病。
宋一的爸爸退休前是一家塑料廠的職工,媽媽沒有工作,如今一家三口所有的生活來源,就是爸爸每月900多元的退休金和500多元的低保,“我的哮喘和心臟病、糖尿病都離不開藥,我們倆一個月藥費就要好幾百。”
宋一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買菜、做飯、忙家務。“早上八點上課,七點鐘我就要去買菜,媽媽要是不那麼疼的時候,就能陪我一起去。”宋一輕言細語地說着,在她看來照顧好父母、做好家務和完成好學業同樣重要,只是她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難得的是,對於如此繁重的家庭負擔,宋一表現出與年齡極不相符的豁達,“這些事情長大後也是要做的,不可能一輩子都依靠父母,我早一點學會以後就省事了啊。”
當然,小姑娘也有無助的時候,“我會做的菜太少了!就會煮白菜,煮菠菜。”“這哪能怨孩子啊!”爸爸宋國華心酸得哭出了聲音。他說,全家人的生活費,必須控制在每個月500元左右,因此魚肉這些葷菜幾乎都不在考慮範圍。
春節連頓餃子都沒吃到
宋一的家就在海光寺附近,站在小區裏就可以看到南京路上的車水馬龍。但一牆之隔的房間內,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幾件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破舊傢俱,漆皮都已脫落,整個房間顯得昏暗,“傢俱都是別人不要的。”父親宋國華告訴記者,女兒在11歲生日之前,連生日蛋糕是什麼滋味都沒有嘗過,11歲生日的時候,還是學校老師掏錢給孩子訂了個蛋糕。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宋一特別懂事,從小到大沒跟我們提過任何要求,學習成績也很好,是班裏的生活委員。”每一次提及女兒,宋國華的眼中,都總會閃爍出自豪的光芒,但光芒也是稍縱即逝,憂愁的神情很快就會出現在他那雙飽經歲月滄桑的眼睛裏。
“我們家這種情況,能吃飽就不錯了,實在沒錢給孩子改善伙食。冬天我們天天吃白菜,現在就改吃菠菜和山芋了,說實話真是覺得對不起孩子!”宋國華無奈地告訴記者。
小姑娘悄悄地告訴記者,她如今最大的願望就是學會包餃子,“我爸爸媽媽病重,爸爸都站不起來,媽媽傷口很疼,要拄雙柺,他們都不能和麪,我也不太會,誰能教我呢?”小姑娘說,今年春節家裏都沒有吃到餃子,她本來想去門口的小飯店買點,但最便宜的都要三十多塊錢一斤,太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