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簡要內容:5月9日,茅以昇先生工程教育思想座談會在天津大學會議樓舉行,來自茅以昇科技教育基金會、中國科技館及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茅以昇工程教育思想對當今高校工程教育制度的指導意義。 |
20世紀的10年代,茅以昇正意氣風發奮斗在高等學堂,留洋深造,回國建設,並先後執教於多所高校,積極倡導教育改革,成為我國近代橋梁工程奠基人、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撰有《橋話》;
21世紀的10年代,以啟動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列入教育部工作要點為契機,工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茅以昇生前執教過的高校的專家學者和朋友同事獻計獻策同謀改革之路,共同『話橋』……
5月9日,茅以昇先生工程教育思想座談會在天津大學會議樓舉行,來自茅以昇科技教育基金會、中國科技館及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茅以昇工程教育思想對當今高校工程教育制度的指導意義。
卓越工程師培養 斷壑在哪裡茅以昇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茅玉麟在座談會上講到,『社會對人纔的需求與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模式、觀念存在矛盾。』很多學生動力能力差,實踐經驗缺乏,眼高手低;學校重論文、輕設計、缺實踐;社會氛圍重科學、輕技術,中國科協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科學家的比例高達41.7%,『教授級工程師』這一稱謂就是現行體制的產物。日前在南京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耶魯大學校長講到『中國的大學最缺乏評判性的思維培養,學生是被動的傾聽者』,牛津大學校長也講到『中國缺乏挑戰權威的學生』。而培養評判思維、敢於挑戰權威正好與茅以昇的教育思想相吻合。
茅以昇一直反對教師灌輸式的授課,強調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與能力,曾用過一種『學生考先生』的教學方式。上課前10分鍾,老師先問一名學生有無問題,如果有就請學生提出來,老師根據這一問題判分數,如果這個問題連老師都答不上來,學生就得滿分。如果該名學生沒有問題就請下一個學生提問,沒問題的學生回答,答不上就得零分。這套方式既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實現了『教學相長』。
卓越工程師培養 『搭』出了一座『橋』茅以昇曾在教育界工作二十餘年,他始創啟發式教育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致力於教育改革,提出了立志勵學、工科大學理論聯系實際,『先習而後學,邊習邊學』、『科研、教學和生產相結合』、專精廣博、科學普及等一系列觀點。出席座談的張泰昌曾任中國科技館館長,在青少年部與科技館工作期間得到了茅以昇的指導,他在發言中分7層次詮釋了『先習後學』:先知其然,然後知其所以然;培養興趣,感性入手,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願望;要到工廠實踐,而不僅僅是進實驗室;透徹鞏固,有利於創造力的培養;獲得科學、藝術、哲學等知識,領悟廣闊;結合工程背景,更完整充分地掌握理論,培養領導能力;形成有系統、有條理的全面知識。張泰昌提出了培養卓越工程師的三個切入點,即興趣、實踐能力和人格素養,其中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觀察、分析進而歸納,循序漸進。
與會專家認為,張泰昌對茅以昇工程教育思想的詮釋,正好形成了培養卓越工程師模式的雛形。茅以昇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已經『搭』出一座工程師培養之『橋』,他的工程教育思想對解決當前我國高校工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卓越工程師培養 知行統一樹楷模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辛克貴講到了茅以昇的博士畢業論文《框架結構的次應力》。他在卡內基•梅隆理工學院看到了這篇30萬言的論文,筆跡工整,計算嚴謹,在當時的條件下手算推導完成實屬不易。該文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茅以昇成為了該學院第一位工學博士。他認為,茅以昇身上體現出來的愛國勵志、博學專精、習學結合及創新思想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發揚,在總結挖掘茅以昇的工程教育思想時要把其中的先進性、科學性、一貫性提煉出來,結合當前的情況和需求為今所用,為教育學生、培養人纔、教育體制的改革提供借鑒。
中國科技館原館長張泰昌和天津大學教授王傑也一致認為,我們不僅要『聆聽』茅以昇,更要『走近』茅以昇,他自身的成纔過程就是他教育思想最好的詮釋,他的教育思想『強調實踐、創造思維、藐視權威,要敢為人先』來源於一生的實踐,應該把茅以昇的思想與足跡的研究結合起來。
天津大學校長龔克、東南大學副校長鄭家茂、東南大學教授丁漢山都談到了『習』與『學』互通互融的辯證關系,通過凝練茅以昇教育思想的精髓探索建立完整的工程師培養模式與體系。
卓越工程師培養 社會各界需要做什麼正如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王金華所講,教育部把啟動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列入了2010年工作要點,目前正是推動工程教育改革的好時機。與會專家學者分析了當前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
天津大學校長龔克、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辛克貴等講到了學生實踐課程的不足。這一方面受到學時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有待於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提高。如果實習時間過短,蜻蜓點水,很難見效,我們需要把握課程設置的『彈性』;還應通過政府的引導,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在校生提供實習機會。
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高艷從學生工作入手,提出了應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並希望企業界為『習』提供條件和環境。河海大學副校長鞠平結合對茅以昇教育思想的體會,認為高校應處理好與學生、企業、社會的關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助理馮曉雲、天津大學教務處處長葛寶臻分別介紹了『茅以昇班』、求實學部等工程教育改革實踐與探索工作,這些『破題』之舉為工程教育改革積累了經驗。
在座談會上,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邵長專介紹的實踐活動得到了專家學者的肯定與贊揚。他和隊員們在香港無止橋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利用假期修建了麗江玉龍縣的一座石拱橋,使當地學生上學不再繞行。從地形勘察到橋梁設計擬定,從施工造價預算到原材料購買,從聯系當地政府到工程立項招標都是他們自己完成,老師只進行財務和技術把關。他們希望把這樣的活動推廣開來,鍛煉自身的同時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生活條件,他們在資金募集、隊伍建設、風險規避、安全保障方面的經驗做法為這種實踐活動的推廣提供了借鑒。
天津大學校長龔克表示,由茅以昇科技教育基金會與高校師生共同參加的座談會模式應繼續保留,我們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茅以昇的教育思想,究其細節,學其精髓,並付諸於實踐,讓學生在學習中成為主角;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超越他,這樣纔能告慰這位老先生。
座談會結束後,與會專家一起參觀了天津大學校史館,看到茅以昇當年認真工整地批改過的作業大為贊嘆……(李賢)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