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率』,壓在公檢法身上的大山——我們現在的,特別是涉及到治安方面,往往有個所謂『破案率』,像重大殺人案出現後,有時甚至限定多少天破案,這都是違背科學的。因為不同案子有不同復雜性,有的案子可能非常難破,有的比較容易破,用這種『破案率』的方式,特別是重大案子,就會對公檢法造成壓力,就是你非破不可,那麼破不了怎麼辦?對他們認為有嫌疑的人,就刑訊逼供,造成的冤假錯案,現在已經看到這個後果了。 【點擊觀看全文】 |
| 遲到的公正,趙作海是個幸運者——現實中『命案必破』的剛性目標被一些地方執法機關曲解後所產生的壓力,以及這種壓力轉化在犯罪嫌疑人身上的痛楚,合理地解釋了這匪夷所思的邏輯。然而,早到趙作海在相關證據幾番認定後最終被送入牢獄,直到最近羈留人員在羈留場所『喝水死』、『摔跤死』、『激動死』、『洗臉死』等等愈演愈烈,我們發現立法上常識性理念的『細胳膊』依然未能扭過現實中破案慣性與壓力下的『粗大腿』。 【點擊觀看全文】 |
| 司法改革,要扭轉『重實體,輕程序』——我們期待,以人為本的司法更好地走入百姓生活。司法及法治的終極關懷是尊重人、保護人、實現人的價值。司法不僅要有法律的力度,更要有人性的溫度。在執法者的權力與公民的權利之間,必須有一個強硬的制衡點:『以人為本』。只有這樣,辦案人員為完成上級任務『從快從嚴』辦案時、為出政績辦『鐵案』時,纔會少一點功利思想,而多一分人權保護理念,就會多一分警惕和畏懼之心,也就可能少一個冤假錯案。我們期待,司法運行機制能朝著公正的方向不斷完善,正在醞釀的司法改革能扭轉『重實體,輕程序』的錯誤傾向,確保在公平正義的方向上運行。 【點擊觀看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