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看張德芬的《遇見未來的自己》,我更關注書中關於孩子負面情緒的分析:『孩子的哭鬧是屬於生命能量自然的一種流動,完全無損於他們的本質。哭完、鬧完,他們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內在和平的喜悅境界。是大人自己沒有辦法承受,反而去打壓他們,纔造成問題的呀!』『這些被否定、壓抑的情緒,像悲傷和恐懼,就滯留在我們的身體裡,』『像是被籠子鎖住一般,卡在我們的身體中。』
是的,長久以來,我們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很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滿足和引導,『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大人不是想要幫助他立刻消除(買糖給你吃哦,別哭了/再買一個給你就是了,別傷心/明天我帶你出去玩,別氣了),就是否定她的情緒(這有什麼好哭/好氣/好怕的),要不然就是打壓(不准哭,再哭就揍你/不准發脾氣,小孩子憑什麼生氣)』。倡導『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長作風,甚至是家庭暴力、冷嘲熱諷等,因為負面情緒一直在積蓄,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一點也不比白領和成人差,孤獨癥、自閉癥、多動癥等,還有不少孩子因為從小負面情緒積蓄過多,長大後容易出現失眠恐懼癥、焦慮癥、強迫思維等。
反思一下自己應該算是比較開明的,可是對於年幼的兒子在情急之下仍有打罵行為。因為我一直認為,適當的暴力可以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可以讓孩子進步,增加耐挫力。看到張德芬的這種講述,我一下子醒悟,原來這種所謂的暴力理由仍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摧殘和心理受傷。總看到羞辱、暴力會讓孩子受傷,卻不知道會受到怎樣的受傷,張德芬的描述對我是一個震撼性提醒。
以前,看到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權威,總覺得是一種『窩囊』,現在我卻改變了這種看法,家長為什麼一定要成為令人生畏的權威呢?成為知識面豐富、無所不談的朋友,不也是很好的定位嗎?
如何善待孩子的負面情緒,張德芬認為,『給孩子無限的情緒上的支持和認同。』我開始尋找釋放孩子不良情緒的藥方。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我變得格外有耐性、有條理,而過去我最煩的就是給孩子講道理,現在,我發現,孩子有了不良需求的時候,我很善於講道理了。比如天氣不熱的時候要吃雪糕,我就給他講吃雪糕的害處,或者許諾他,如果不吃雪糕爸爸給你買你最喜歡的玩具,孩子的苦惱、著急等情緒就能得到緩解。如果孩子遇到了不快的事情,比如與小表弟打架了,我就鼓勵他『哭出來吧孩子』,他就委屈地伏在我的胸前,淚水漣漣。用父親的耐心、愛心,為孩子提供一個發泄不良情緒的通道。我想這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一個積極的推進。當然,調節絕對不是毫無條件的滿足,百依百順,而是要因地制宜,善於引導,及時調控。
調節孩子的情緒,這對家長來說還是一個新課題,最主要的就是糾正對孩子的情緒不聞不問的冷漠意識,更不要使用暴力。因為,給孩子更多的心理陽光絲毫不比『智商崇拜』遜色。
雷泓霈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