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很多參觀者眼裡,塘沽博物館的布局和展品的選擇都極具特色,這裡既有塘沽歷史的通覽,也有區域漁業、農業、制鹽、版畫等專題展品的集中陳列,實際上參觀者們可以在每件展品的背後讀到一個精彩的故事。然而,記者注意到,展品中小到一枚銅錢,大到漁家院落的等比例復原,都只有寥寥幾十字的介紹,這讓一些對塘沽歷史文化不甚了解的游客解讀起來很是費勁。一位女游客指著木質鼓風箱說:『我還以為這是一件樂器呢。』
一位來自東北的參觀者在面塑展品《童趣大觀》前駐足許久。他告訴記者,這幅作品表現的很多游戲他小時候都玩過,只是名字不一樣,有些對不上號,『如果有明白人給講講,我肯定就全能明白了。』
『展品都是死的,只要有人一解讀,就變成活的了,讓人覺得有意思,流連忘返。』一位姓楊的老先生告訴記者,他參觀過很多大型博物館,塘沽博物館在規劃上絕不亞於一些國內一流展館,但是由於沒有人講解,參觀者很難讀透展覽的作品。在他看來,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陳列館,而是通過對展品的解讀來展示其魅力,『如果不通過講解員講解等輔助手段解讀展品,博物館也就失去了意義,成為了看熱鬧的場所』 。
工作人員:講解員『定時』講解兩次博物館孫經理告訴記者,博物館內並不是沒有講解員,『目前館內共有4名講解員,館內日均人流量在300人左右,這4名講解員已經可以滿足講解的需要。』
既然有講解員,為什麼在展廳內難覓蹤影呢?孫經理解釋說,講解員會在上午10時和下午15時每天兩次進行講解,其餘時間都沒有安排講解服務。但記者注意到,在上午10點,館內的人流量並不大,當記者詢問是否會在人流密集的時候隨機安排講解時,孫經理表示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規定。
市民:我們想做義務講解員在記者看來,講解員的『定時工作』成為了參觀者得不到講解服務的主要原因,而在塘沽市民眼中,對這座老博物館則有著更多的想法。采訪中,一些市民紛紛表示,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做義務講解員:
大學生小陳:其實博物館可以向社會公開招聘義務講解員,一方面可以減輕館內講解員的負擔,另外一方面還可以滿足我們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需要。
市民劉先生:我是老塘沽人,對本地的風土人情都很了解,現在退休了,完全可以發揮一下餘熱,去做義務講解。(記者於浩洋)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