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王紹芳實習生顧文君)扦褲邊,一件看似極為平常的小事,由於日漸不被大商場所重視,令消費者為難的同時,也凸現了商場服務細節的缺失。
市民林女士近日買了一條牛仔褲,因為褲長不合適所以想要扦個褲邊。她說,本來在自家的小區內就有小店可以解決,不過三五元錢的事,可是想到剛好要去金街購物,就准備到商場的便民服務處扦褲邊。到了第一家商場的服務櫃臺,林女士看到兩名員工正在聊天。說明自己的要求後,服務員卻告知林女士『我們這沒有線了,扦不了』。林女士覺得扦的是最普通不過的牛仔褲,對於何種線也沒有特殊要求,得到這樣的答案很是納悶。當她來到第二家商場,扦褲邊服務臺的服務員同樣在聊天,給林女士的答復是『我們這水還沒開,扦不了』。顯然,這個理由令林女士更加納悶,怎麼想也想不通,水開沒開和扦褲邊有什麼聯系。無奈之下,她來到第三家商場,還沒等林女士拿出褲子,服務員就直接告訴林女士,現在活太多,扦褲邊要等明天纔能拿。可是林女士左看右看也沒看到架子或桌子上有『活』。費盡周折之後,林女士纔終於在第四家商場以15元的價格扦了褲邊。
本來是件小事,但由於個別服務員沒有做到服務至上,纔讓消費者為一件小事犯了難,同時也讓商家的信譽打了折扣。一位消費者在接受采訪時說,商場服務細節的優劣往往更能觸動消費者的心。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