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5月23日,本市小學開始招生。從幼兒園到小學,對於孩子來說,是生活上的一大轉折。記者通過采訪和調查了解到,很多孩子入校初期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會聽講;寫作業速度慢,磨蹭、拖拉;沒有紀律意識,以自我為中心,隨意擾亂課堂秩序。其實,家長只要做好三件事,就能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培養孩子自理、自立能力
萬全道小學教導處主任於小芹老師表示,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對於准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帶、收拾書包、整理學習用品等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小事,家長都應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完成。『如果這些事做得又好又快,孩子就會很有自信,適應學校生活的成功率就高。』
按時作息在自理能力中很重要。家長應幫助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並嚴格執行,培養其時間觀念,這樣孩子上一年級後就很容易將守時、高效的習慣遷移到學習中,避免拖拉、磨蹭。
獨立進出學校,也是家長培養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開始。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總想把送到教室門口,放學的時候,有的家長不顧老師的指令,在門口『搶孩子』,這都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的意識和能力。
幫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要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家長要盡量為孩子創造能夠集中注意力、專心學習的環境和條件。如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要在一旁看電視或聊天;給孩子購買學習用品時不要貪圖漂亮和好玩,避免孩子分心等。萬全道小學田麗老師建議,家長還可以在日常給孩子做一些注意力訓練:拿出一張圖片,讓孩子記住上面有什麼,十幾秒鍾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賽回憶圖片上的內容,家長可以故意輸掉,讓孩子多贏幾次(但也不要一直贏),以增加孩子對游戲的興趣。
其次,家長可以協助孩子『限時完成作業』。田麗老師建議,家長不妨提前跟孩子商量好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然後要求孩子按時做完,並告訴孩子剩餘的時間你可以盡情地玩。田老師特別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安排過多的課外作業,如果孩子覺得完成作業遙遙無期,就會不自覺地拖延完成,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
此外,家長不要一直陪著孩子寫作業。幫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並不意味著家長全程陪伴和跟隨。老師們提醒,家長應引導孩子明白,學習是他(她)自己的事。家長的主要任務是督促、檢查和指導,不是時時陪伴、事事代勞。
別忽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東方小學德育主任楊慧老師提出,孩子適應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一定不要忽視德育方面的教育。家長應支持、鼓勵孩子多為集體做好事,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品質。
有的孩子剛入學不適應集體的活動,不會處理在集體中的人際關系,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盡快參加到班集體的活動中去。例如,上課時遇到其他同學忘記帶文具的情況,家長就要鼓勵自己的孩子主動把自己的文具借給對方;當孩子在學校裡與其他同學發生衝突,有的家長會教育孩子『誰打你,你就打他』,事實上,此時正是教育孩子正確處理矛盾、學會寬容的良好時機。
楊慧老師表示:『當一年級的孩子很好地融入集體,在班裡擁有良好的同學關系,他(她)纔更喜歡學校、學習態度也纔會更積極主動。』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