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印度《今日印度》紀念印度—中國建交60周年特刊,原題:交戰策略 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爆發時,我還是一名服役僅5年、資歷很淺的年輕軍官,被部署在查謨—克什米爾邦的巴拉穆拉—烏力段停火線。因此,我沒有直接參與針對中國軍隊的軍事行動。但是,我的許多朋友和軍中同事參加了這次軍事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都是那個年代重大事件的攸關者。因此,我有資格在此表示,雖然中國在軍事上戰勝了印度,但我們在印度軍隊裡的人並不認為這是個羞辱的經歷,亦或是嚴重的創傷,盡管人們通常那樣認為。理由顯而易見,下層軍官和普通士兵不應承擔任何責任。多種因素造成了1962年的失敗,包括:令人質疑的政治判斷、錯誤地虛張聲勢、時任的高級軍事領導人能力不足,以及多年漠視而造成的裝備不整。
此後,印度軍隊在經歷了長足發展後,一再證明了實力。在過去幾十年裡,當我們與中國同行進行交流時,雖然他們對印度的政治體系、經濟表現和基礎設施抱有疑問,但他們對我們的軍隊保持著高度的敬意,盡管印度軍隊的現代化進程依然不夠。
據目前的情況,印度所擔懮的除了與巴基斯坦的衝突外,在可預見的將來,印度只會有與一個大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雖然許多人可能持不同觀點,但我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印度會同美國、俄羅斯、歐盟或日本發生軍事衝突。相反,印度可能與中國爆發衝突,理由包括邊境爭端懸而未決、達賴喇嘛及其追隨者滯留印度以及兩國爭奪亞洲經濟空間引發的競爭。
因此,至關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避免軍事衝突。而只有印度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領域十分強大後,軍事衝突纔可能得以避免。正如任何偉大文明一樣,中國承認並尊重實力與切實的表現。總之,當我們在政治層面繼續與中國接觸,並為了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推進經濟和貿易關系時,我們也責無旁貸地需要繼續推進軍隊現代化,保持足夠的軍事威懾能力。▲(作者薩蒂什·南比亞爾中將,前印度陸軍副總參謀長)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