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各家銀行開始向個人收取零鈔清點收費,在中國農業銀行存200個硬幣續繳納5元手續費。(5月24日《京華時報》)
長期以來,我們都把銀行當成服務性『事業單位』,銀行為客戶存取或者兌換零鈔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不知曾幾何時,一些銀行紛紛開始拒兌、拒收零鈔。而也有銀行勉強收兌,也要收費。銀行振振有辭地宣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是自負盈虧的商業企業,必須要考慮利潤和成本。兌換零鈔,費時費力不說,還為銀行帶來了相關成本的提昇。
或者正因如此,市民手裡有了零錢,就懶得去銀行存,免得『被收費』。而這麼一來,就導致每逢年節一些地方就要出現『零錢荒』。零錢大多掌握在民眾手裡,銀行儲存的零錢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流通的正常需求,不『荒』纔怪呢。
毫無疑問,數錢費或者據兌零鈔,反襯著國內銀行的霸道。與國內銀行的強勢相比,國外銀行就顯得非常『弱勢』。
曾經讀過這樣一則舊聞:英國赫爾市的多部提款機某日出現異常『錯亂行為』——取一贈一,雙倍吐錢。得到消息的當地居民呼朋喚友,蜂擁而至,迅速將錢提取一空。如果按照我們的『邏輯』判斷:銀行取款機出了故障,首先應該給銀行或者警方報案,好讓銀行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即便是有人存有貪念,那也只能是『偷偷摸摸』地支取,完了趕緊溜走,豈能像這些英國赫爾市的市民一樣,呼朋喚友,興高采烈地排起長隊,公開『取一贈一』呢?
英國提款機出錯出現排隊取錢的場景,並不能因此說這些英國人道德敗壞,因為在一種銀行出錯主動擔責的社會背景和制度規則下,銀行的客戶纔能如此——在類似情況中,國外一些銀行會選擇自己承擔損失,而不是大費周章地向數百人追賬。2002年8月份,英國考文垂一家銀行電腦故障,其間,有人甚至往返20次取走成千上萬英鎊,銀行總共被取走100多萬英鎊。而法律最嚴厲的懲罰竟然只是判處取款者15個月監禁。借銀行漏洞取錢的行為不可取,但銀行嚴於自我問責,以及法律制度對於銀行責任的『強制』,卻值得借鑒。
在國內,銀行出錯,首先展開的是追索和推卸責任,出錯的永遠是『提款機』而並非銀行。ATM機吐了假幣,客戶自認倒霉;網上銀行賬戶被盜,儲戶自負責任;銀行出錯多給了錢,追著客戶索取、連聲道歉都不會說,認為你歸還是義務;到銀行取款,離了櫃臺概不負責,哪怕是有假幣也無可奈何……如此種種,數錢費與『英國取款機出錯市民排隊取款』的巨大反差,豈能不令人感慨萬千。假如國內銀行這些讓我們習以為常的『霸王規則』能夠改一改,還哪裡來的『零錢荒』和『數錢費』?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