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沸沸揚揚地鬧了大半年,普天間問題居然重回原點。5月28日,美日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與2006年日美達成的搬遷方案核心內容基本一致。這也意味著,日本首相鳩山當初的豪情許諾——普天間機場『必須遷到縣外、乃至國外』化為泡影。此時此刻,一上臺就要求『平等外交』的鳩山纔意識到,美日同盟根基難撼動,他不得不從理想『跌落』到現實中來。
當然,維護美日同盟的代價很高:鳩山失去民意支持,執政聯盟遭遇『致命打擊』,日本政壇再臨『地震』。28日,鳩山罷免了堅決反對該方案的內閣成員、社會民主黨黨首福島。7月,日本參議院將迎來中期選舉,鳩山首相寶座可能岌岌可危,日本政局可能再次動蕩。
本報訊28日,日美兩國就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把基地遷至衝繩縣名護市美軍施瓦布軍營周邊。至此,普天間機場遷址事宜歷經前後8個多月的博弈,再回原點,以『日方讓步、美方勝利』告終。
搬遷一波三折
圍繞普天間基地搬遷的爭議由來已久。普天間基地位於衝繩縣宜野灣市,是駐日美軍在衝繩島上的兩大基地之一,佔據宜野灣市區大約四分之一土地。由於位於城市中心,四周人口密集,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基地』、『不知何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
巨大的安全隱患,加上噪音污染和飛行安全等問題,衝繩居民一直要求將普天間基地遷離。1995年,三名美軍士兵綁架並強奸當地少女的丑聞,更引爆了衝繩居民的憤怒,引發大規模示威。次年,美日兩國決定將普天間基地搬遷至衝繩縣北部。
但搬遷計劃一波三折,經過長達10年協商,兩國最後決定,在2014年年底前將普天間基地遷移至衝繩縣名護市施瓦布軍營沿岸地區。這一決定在2006年達成的駐日美軍部署調整方案中得到確認。該搬遷方案遭到衝繩縣政府和當地民眾的反對,他們強烈要求將普天間基地撤出衝繩縣。
鳩山進退維谷
2009年9月,鳩山出任日本首相,給衝繩人民帶來了希望。為了兌現選舉承諾,執政黨民主黨重提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要求將基地轉移至衝繩縣外或國外。但這一主張遭到美國駁斥。
經過再三權衡,鳩山提出『變通』方案:將駐日美軍直昇機部隊從宜野灣市分散遷出,一部分遷到位於衝繩縣名護市的施瓦布軍營陸上地區,另一部分轉移到鹿兒島縣的德之島。但這個構想不僅遭到名護市和鹿兒島民眾的強烈抗議,也沒有完全得到美方贊同。
與此同時,社民黨內部出現要求退出聯合政府的聲音。社民黨一直要求普天間機場遷出衝繩,甚至遷至日本國土外。報道說,鳩山政府與美方達成一致後,社民黨內強硬派反對鳩山改變初衷,不惜以退出聯合政府表示抗議。
『搬遷』是衝繩的民意和社民黨的理念,但卻損害了日美同盟;而『不搬遷』是美國所望,但社民黨可能會因此脫離執政聯盟。內外壓力下,鳩山進退維谷,把問題一拖再拖,從去年年底拖到今年5月底。
『鳩山下臺』呼聲起
隨著鳩山自定的『5月大限』期限臨近,日本首相鳩山無奈地決定,跨過地方政府和執政聯盟,先和美方簽訂共同文件。由於該文件『無限』接近於2006年前自民黨政權與美國達成一致的最初方案,日本國內輿論對鳩山領導能力的質疑越來越強烈。有日本政府內部人士甚至稱,鳩山在6月前下臺的傳聞,已經甚囂塵上。
輿論的廣泛質疑,直接影響了鳩山內閣的支持率。《每日新聞》5月16日調查顯示,鳩山支持率只有23%,不支持率高達62%。不支持者中,50%的人認為原因在於『不能期待其領導力』。目前,日本參議院選舉很可能於7月11日舉行。
在這場險些釀成日美外交爭端的博弈中,美方笑到了最後。5月24日《紐約時報》的評論稱,這是『奧巴馬政權的勝利,對於鳩山而言是屈辱的讓步』。
現狀
『美主日從』難改變
『親美』代價很高昂
本報訊普天間基地搬遷風波表明,衝繩民眾和日本國內政治力量的反對,不足以撼動美日同盟的基礎。
當然,這種戰略同盟已經與昔日的『順從』不同,開始充滿磕絆、猜疑、乃至趨於走向分裂。
日本『親美』
付出三重高昂代價
戰後60年,日本的政治外交靠美國『當家』。1960年兩國簽訂新版《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日美軍事同盟由此確立。
日本在美國的庇護和扶持下,開始了經濟建設,走上經濟繁榮和社會安定的道路。美國利用在日本的軍事基地,發展在亞太的軍事力量和戰略部署。
日美同盟50年以來,美國一直以『保護者』自居,引起日本民眾不滿。自民黨上臺後,一直采取親美政策,希望通過『借船出海』的方式,強化美日同盟關系,從而試圖擺脫日本『政治侏儒』形象,擴大在國際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但長期依賴美日同盟的外交模式,日益顯示了日本處處受制於美國的局限性,更讓日本難擺脫對美國的軍事依賴,『親美』政策使其付出巨大代價。
1.政治上,冷戰後日本繼續強化美日同盟關系,這不僅增加了亞太鄰國對日本的疑慮,也阻礙了地區一體化進程。政治上日本無法真正融入亞洲,成為國際社會中的『另類』。日本政界人士和普通民眾多年來追求的目標,就是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2.經濟上,雖然日本是世界經濟第二大國,但美國一旦認為其威脅到自身利益,就會通過類似1985年『廣場協議』讓日元昇值,使日本經濟一蹶不振,從而形成不了對美國的威脅。日本在美壓力下,自上世紀80年代末人為昇值日元,經濟從此一蹶不振,持續時間長達20年。
3.民意上,日本民眾對美軍在日濫用『治外法權』難忍受。據日本防務部門提供的資料,1952年至2007年,與駐日美軍有關的事故共發生20萬起,造成日方1076人死亡,但在這些事故中,被送交美軍事法庭的美國人僅1人,受到懲戒處分的僅318人。難怪有日本人慨嘆,日本現在不但是美國的附屬國,就連被佔領狀態也還未真正結束。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