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了讓位農運會項目建設新聞中心,兩棟投資數千萬元、正在建設中的經濟適用房,在即將封頂交房之際卻面臨被拆除的命運,由此戴上了『最短命經濟適用房』的帽子。《?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在事發地河南省南陽市深入采訪後發現,圍繞兩棟樓房拆與不拆的命運走向,購房戶恐慌、開發商無奈、政府猶豫不決——事件的所有相關方都糾結其中,無法自拔。(5月29日《?望新聞周刊》)
此事自然糾結,糾結於住房夢難圓,糾結於經適房難建,糾結於農運會難籌。不同的群體,因為兩棟經適房而有了交集。建未竟而欲拆,詭譎之中各方正經歷著失望、驚詫與焦急。不同的心思,共有的困境。當支持農運與民生安居發生衝突,抉擇注定艱難。只是,這種抉擇是必須的嗎?經適房、新聞中心,果真存在不可調和之矛盾?即使抉擇勢所難免,基於何種利益標准進行權衡,亦自當慎重!從來沒有理由要求市民為政府指令過多讓渡,也從來沒有理由置民生福祉於不管不顧。
成功的施政群體,始終能平衡民眾與政府利害關系。這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盡一切可能避免利益衝突;其次,盡最大努力消解『衝突』給民眾合法權益造成的傷害。就此而言,南陽政府的作為堪稱失敗。報道提到,『南陽市承辦2012年農運會是2008年3月份確定的,明顯晚於康泰中央花園項目規劃,新聞中心完全可以避開小區進行選址』。因此,『最短命經適房』完全可以視為決策失誤的產物。政府制造『利益矛盾』,並將責任轉移到民眾層面。通過擱置市民住房需求,來為失誤的決策成本埋單,這注定是個正義性流失的施政邏輯。首頁上一頁 尾頁共2 頁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