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都能展示『拜金女』,我們在生活中又為何不能?——『女性有權利追求嫁個有錢人,男性如果有錢,可以炫耀自己的財富。在電視節目中,當著眾人把自己的愛好,大聲講出來,無可厚非。只要他們這種行為沒有直接傷害到別人,不違反法律,他們就可以這樣。』【點擊觀看全文】 |
相親節目給了『拜金女』們舞臺,『宣揚』拜金——從結果來看,『拜金』式表演效果相當好,夠勁爆,惹爭議,讓觀眾既愛且恨,欲罷不能。既推廣了節目,也炒紅了自己。雖然江蘇衛視認為,是《非誠勿擾》的成功帶動了『話題嘉賓』的走紅,而不是相反,但是,該節目前兩期冷冷清清,完全看不到後來熱辣的跡象。應該承認,《非誠勿擾》就是一次成功的『話題營銷』。而且,『拜金女』不一定真的那麼『拜金』,她們可能只是按照編導的安排表演各自角色,以相親之名,行娛樂之實。【點擊觀看全文】 |
媒體會把『拜金問題』誇大,程度超乎現實——假如沒有媒體這個翅膀,『拜金女』們即便能量再大也飛不出個人的活動空間。記得央視主持人崔永元曾說過:『收視率是萬惡之源。』這話也許稍過了一點,但卻道出了時弊所在。倘若媒體一味地追求『注意力經濟』,卻忽視了社會責任,恐怕非但未能承擔社會守望者的責任,反而有可能成為低級趣味的幫凶。誠如有論者所言,媒體的社會責任,恰恰體現在堅持正義公平的價值判斷,維護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而不是隨波逐流。【點擊觀看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