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009年中國流動人口已達到2.11億,平均年齡約為27.3歲,主要在制造、批發零售和社會服務業領域就業,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業。這是國家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27日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狀況報告》提供的信息。(據6月27日《新京報》報道)
城市可以讓生活更美好,城市的發展需要足夠的活力。無論我們從何種角度看,生活於城市中的人都是城市活力的基本來源。盡管在外來流動人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外來人口的學歷不高,失業頻繁,不能跟上昇級的腳步,但是如果我們把勞動看成是個人價值實現的主要途徑,把勞動最光榮看成是判斷個人價值的一個標准,就應該承認,那些辛苦打拼在城市的外來人口是社會正常運轉,城市煥發活力的必要構成。
因此,在看待外來人口時,不必也不能將外來人口看成是一種城市發展的負擔。這種偏頗的觀念既有對外來人口的歧視,認為他們只是分享者、『消費者』,而沒有把他們看成是勞動者、貢獻者;也有對城市獨享的本位意識,認為城市是城市人口的城市,外來人口一詞本身就體現出城市人口的主體意識。事實上,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任何為這個城市付出勞動,貢獻力量的個體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待遇和承認,即使他們原本不是城市居民,只是因為生計而在城市打拼的外來人口。轉變對待外來人口的觀念,把人看成是財富而不是負擔是對待外來人口的第一步。
把外來人口當成是可以創造價值的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同樣的待遇,給予他們更有效的權利救濟。報告指出外來人口生存發張所面臨的六大問題,比如勞動權益維護能力差,社會保障現狀不佳,醫療服務不足,這些問題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流動而引起的,但更本質的原因,在於流動之後的權利救濟沒有跟上。
把外來人口當成是能夠創造財富,能夠帶來活力的人口,把外來人口的種種問題與權利的完善和制度的保障相聯系,最終在推進外來人口權利落地的過程中,把他們的活力激發出來,匯聚成城市發展之活力。這樣的服務與管理將是外來人口之福,也是城市發展之福。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