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執勤民警乘直升機赴海上石油平臺執行任務。 |
![]() |
| 吊籠搖搖晃晃,爲防墜海,救生衣必不可少。 |
![]() |
| 登上外輪進行船體檢查。 |
![]() |
| 對外輪進行船體檢查前分配任務。 |
天津北方網訊:南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承擔着渤海灣秦皇島32-6、蓬萊19-3、渤中25-1、曹妃甸等6個海上石油平臺出入境船舶及員工的檢查任務,其中,蓬萊19-3石油交貨點到天津港的直線距離爲210公里左右,是目前天津邊防檢查總站最遠的一個海上執勤點。業務頻繁時,共有20名警力的執勤一隊每月要派出七八組民警出海執勤。這些既肩負着日常執勤任務又要隨時乘直升機出海的邊檢民警,承受着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沿途需要換乘多種交通工具,無法保證正常的飲食和休息,強烈的暈機、暈船反應,還要時時面對海上變化無常惡劣天氣的考驗。
每一次任務都險象環生
執勤民警飛赴石油平臺主要從濱海機場和開發區機場出發,通常直升機“拔高”飛行時,機艙特別顛簸,第一次乘坐直升機的新警往往都會吐得稀里嘩啦……
去年冬天,根據某油田二期工程計劃,將從境外由5條拖輪拖帶一艘新的大型浮式儲油裝置來到渤海灣。當時,該浮式儲油裝置和5條拖輪上所載入境人員衆多、情況複雜,又急於開展海上定點作業和人員更換工作,爲及時開展好相關檢查服務工作,不耽誤工程期限,根據站領導指示,執勤一隊迅速成立了四人檢查小組,乘直升機趕到石油平臺。
從石油平臺到下面的拖輪,約有200米的距離。隆冬時節,海面上七八級的風浪使得拖輪上下搖晃,始終與平臺“若即若離”。見此情景,幾名民警只得乘坐吊籠緩緩下降。30米、20米……當離拖船隻有幾米的距離時,經驗豐富的民警猛地向前一躥,成功抵達拖船。接下來,民警們要攀上高約10米的軟梯,登上需要辦理手續的拖輪。拖船仍在不停地顛簸搖晃,在克服10餘米的“落差”時,面對重重危險,民警們毫不畏懼,動作熟練地通過軟梯登上了浮式儲油裝置和拖輪。最終,邊檢民警們及時辦理了相關出入境邊防檢查手續,爲該工程的及時、順利實施爭取了寶貴時間、節約了大量資金。
據執勤一隊隊長孫洪生介紹,身穿救生衣的民警從直升機下到石油平臺,主要依靠吊籠和軟梯。稍大一點的海風就能把吊籠和軟梯吹得東搖西蕩,而民警們還要爬上爬下,雖然民警個個膽大心細,但危險仍然難以避免。
一次,民警大任和同事一起出勤,七八級的風浪使得船身不停搖晃。上船時,同行的船方代理一下沒踩穩,幾欲滑倒,走在後面的大任眼疾手快,一把拽住對方,不料自己隨後卻一個趔趄,掉進了冰冷的海水中。海浪巨大的力量使人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方向,一旦海浪砸過來,把人狠狠地拍向船身,那這個人就算是完了……當天和大任一起執勤的小李每每想起那天的經歷總是嘖嘖讚歎:“那麼危險的情況下,他始終高舉着勤務包和對講機!”也正是那天的事故在大任的右側眉毛上留下了一條縫了11針的傷疤。摸着那道疤,大任總是憨厚地說:“當時真的什麼都沒想。”
“經過”纔會明白箇中艱險
前往石油平臺辦理出入境手續,沒去過的人都會感到新鮮、有趣,而真正“體驗”過的民警纔會明白其中的艱險……
“我們去平臺的主要任務是辦理國際航行船舶、船員的出入境檢查手續,對國際航行船舶進行監護,爲海洋石油外輸工作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不完成任務,大家絕不歸隊!”海上出勤常會遇到惡劣天氣,在艱苦的條件下,執勤一隊的民警們每每出海前也會“怵頭”,但職責所在,每一次接到任務,他們從未推託過,一次又一次圓滿完成了檢查任務。
時值三月初,執勤一隊在接到一船方代理辦證的請求後,派出兩位民警飛赴秦皇島32-6石油平臺。經過一小時的行程,民警劉永偉和同事順利抵達目的地,並在第一時間爲停靠在這裏的巴哈馬籍“普爾精神”輪辦理了船舶入境邊防檢查手續,隨後,船舶開始裝油作業。
然而次日凌晨,外輪剛剛開始作業沒多久,海面上突然颳起了大風,瓢潑大雨隨即而至。出於對船舶及平臺安全的考慮,民警同意了船方暫停作業駛離平臺避風的請求。第二天,風絲毫沒有減小的趨勢,卻越刮越大,溫度也越來越低,雨變成了雪,原來,他們遇到了風暴潮!平臺隨着風浪上下劇烈搖晃着,上面的人員大多都出現了暈船反應。兩位民警也不例外,幾乎吃什麼吐什麼,連上下樓梯都很困難。船方給他們送來暈船藥,考慮到自己所擔負的檢查任務及暈船藥的嗜睡作用,他們拒絕了,愣是憑毅力熬過了兩個漫長的夜晚。第四天,大雪終於停了,風也漸漸小了,十幾釐米厚的雪覆蓋了整個平臺,民警不顧自己身體的虛弱,主動幫助平臺工作人員一起清掃積雪。
中午,外輪重新停靠平臺恢復裝油,第五天下午,外輪作業結束,裝載着3萬多噸原油安全駛離平臺前往美國。至此,一次充滿驚險的出海執勤任務順利完成。
平臺作業任務日益頻繁
渤海灣石油平臺作業任務越來越頻繁,僅有二十來人的科隊,有時卻要同時派出兩三組勤務……
去年七月底,正是最熱的時候,對於南疆站執勤一隊來說更是緊張、繁忙的一週。七天裏,邊檢民警先後四次乘船赴天津港錨地爲中國香港籍“藍鯨”輪、巴拿馬籍“NSS動力”輪、巴哈馬籍“喀什”輪、巴拿馬籍“馬斯”輪登輪辦理了入出境手續,又先後兩次飛赴海上石油平臺爲塞浦路斯籍“銀河”輪、英國籍“天空女神”輪辦理入出境邊防檢查手續。爲了給船方節約時間,他們還登輪爲6條外輪上來自美國、英國、韓國、印度、意大利等十餘個國家的260餘名船員辦理了相關邊防檢查手續,與此同時,還圓滿完成了轄區在港船舶的檢查監護任務……每當接手相對密集的出海任務時,執勤一隊從隊長到隊員幾乎都吃住在單位,有的民警赴海上石油交貨點執勤數天,回來顧不上休息又直奔錨地執行任務;有的民警去錨地辦理手續,直到凌晨二點纔回到站裏,和衣睡上幾個小時便又投入到第二天的日常勤務工作中去。面對高強度的執勤任務,一隊的民警沒有一個人有怨言,大家都說,這就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辛苦一點是應該的。
去年“十一”長假,海上石油平臺入出境船舶又多了起來,恰巧隊裏三個小夥子又在這時候扎堆辦婚禮,眼看隊裏鬧起了“人荒”。因淋巴腺感染正在住院的大張聽說這個消息後可躺不住了,堅持申請值班。大家看他腿腫得站不住,都勸他回家,可他一屁股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說:“不論前臺驗證,還是盯監控,我都沒問題,站着不行咱坐着幹,晚上再輸液也是一樣的。”就這樣,他一直堅持值班近二十天,和同志們一起度過了又一個勤務高潮。
命令一來聞風而動
渤海灣石油平臺停靠的船舶作業受天氣、設備狀態等條件影響較大,隨時有動態,南疆邊檢站的民警就隨時出發……
今年大年初二,由於曹妃甸海上石油平臺急需出口一批原油,代理公司緊急向南疆站申請派檢查員出海辦理入出境邊防檢查手續。這天是姑爺節,已經很多年沒回老家過年的張帥當時剛到老丈人家拜年,連口酒都沒跟老丈人喝成,隊裏通知出海辦理手續的電話就到了,二話不說,他連夜從老家往回趕。其實,由於勤務繁忙,春節期間站里人少,遇到這種情況是常有的事。第二天一大早,張帥準時乘直升機出發了,可到了平臺上才知道,由於天氣寒冷,油輪的輸油管凍上了,根本無法作業,需另換一艘油輪,人員也都隨即返回。可夜裏剛到單位,他又接到通知:油輪故障已經排除,第二天需馬上返回石油平臺。和衣睡了兩小時,早上6點,他就又乘直升機飛去平臺,之後他在平臺上堅守了6天,直到油輪作業完畢順利駛離。這麼一折騰,春節也就過去了,張帥又一次沒能和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可是他覺得,因爲他一個人的付出換來的是避免了石油公司因停產而帶來的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值了!
截至目前,南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共飛抵海上平臺300餘次,單警出海執勤1800多天。執勤一隊民警們用實際行動履行着服務港口的神聖職責,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一定要將這一使命感一直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