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俗話說,女兒是爹娘的貼心小棉襖,天水街道的老人們說,『女兒家』老年食堂,真的就像女兒一樣貼心。昨日,記者從天水街道得到消息,在『女兒家』創辦兩年多後,街道又進一步拓展了老年食堂的業務范圍,把原來僅限於為戒壇寺巷和燈芯巷兩個社區老人的就餐服務擴展為全街道七個社區特殊老人的配送餐服務,讓老人足不出戶就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飯菜。
昨天中午驕陽似火、揮汗成雨的日中時刻,記者來到戒壇寺巷社區的『女兒家』老年食堂,正值『女兒家』開飯時刻,燈芯巷社區負責每天為『五老』送飯的助老員王建林頭戴太陽帽,手裡拎著一個布包,正准備騎著電動車去送餐。
王建林每天要向6戶8位老人送飯,但今日由於臨時有兩戶老人外出,因此只需送4戶6人的中餐。王建林熟門熟戶地敲開了燈芯巷14號一戶人家的大門,訂餐的吳老立刻將他迎了進去。『這麼熱的天,你們真是辛苦了!』拿到熱騰騰的飯菜,吳老很高興。
紅黃相間的雞蛋炒西紅柿,嫩綠的炒包心菜,打開飯盒,撲鼻的菜香彌漫了小小的客廳。吳老告訴記者,自己共有6個子女,其中有兩人在美國,他獨自一人住在這裡。『這麼熱的天,叫我們老人自己去買飯,真是為難我們了,還容易發生意外。有了外送服務,確實方便多了。』在他吃飯的當口兒,王建林又拿出一份『女兒家』明天的菜譜,讓吳老預訂明天的菜餚。吳老預訂了紅燒大排和炒包心菜,外加2兩5角錢的米飯,總共只需4.5元。
據王建林介紹,他從今年5月起開始擔任助老員,負責給社區的6位老人送中餐,這些老人都是獨居、孤寡、病重、殘疾、高齡的『五老』,自身沒有能力做飯,因此,天水街道和社區安排了助老員送飯上門,受到了這些老人的歡迎。據了解,在盛夏時節,『女兒家』的菜餚很清淡,多為冬瓜、海帶、綠豆芽等清淡菜餚,杜絕油炸菜餚,因此很受老人歡迎。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