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是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一瞬,但對於這座年輕的城市而言,30年承載了太多值得回味的東西。
8月的深圳,城市在陽光的包圍中顯得愈發年輕。當我們站在蓮花山上,俯矙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不禁激情澎湃、熱血沸騰。30年斗轉星移,深圳的每一天、每一年,都記載著時代的創新與發展;30年滄海桑田,深圳的每條路、每棟樓,都鐫刻歷史的印記和變遷。
30年的不辱使命、奮進拼搏,深圳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
30年的敢為人先、自強不息,深圳經濟特區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跡,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探索和貢獻。
『市場』衝破『計劃』束縛
時光回溯到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市劃出327.5平方公裡試辦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從此肩負起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先行一步』的歷史重任,開始了艱巨而光輝的歷程。
走在當年的蛇口工業區,已難以見到開拓者拓荒時留下的痕跡。但在特區成立伊始,這裡卻是世界矚目的焦點。
當蛇口工業區一聲炮響拉開深圳開發建設的序幕,計劃經濟仍籠罩神州。在這片土地上先行先試,需要的是一種『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
深圳大膽突破計劃經濟體制舊框框,不斷探索走市場配置資源的新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充當了『窗口』和『試驗田』。
1980年,率先對農產品價格進行改革,推行物價改革,逐步放開價格管制;
1981年,率先改革基建體制,實現招標投標和施工承包制度;
1982年,率先放開生活必需品價格,取消各類票證;
1983年,率先實行崗位工資、職務工資等改革;
1984年,深圳在全國率先進行企業廠長(經理)負責制改革……
這一個又一個的『率先』,破除了阻礙市場經濟發展的『計劃』枷鎖,使深圳的發展迸發出無限活力。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深圳經濟體制改革進入系統配套、全面推進階段。深圳繼續擴大市場調節范圍,價格改革由『以調為主』發展到『以放為主』。到20世紀90年代初,深圳97%以上的商品價格已轉由市場調節。
點評深圳30年改革之路,美國《時代周刊》曾這樣評述:『地處珠江三角洲的深圳一直是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先鋒,達到帶動整個中國經濟起飛的目標。無疑,深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功。』
轉型奏響『春天故事』
1992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來到深圳考察,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開啟了深圳發展的新紀元。
探索仍在繼續。如果停下腳步,深圳將難以與『試驗田』的身份相匹配。
此時,改革重點放在了工業內部轉換昇級,深圳的發展由此迎來了新的春天。
1995年,20個懷著理想的年輕人成立了比亞迪公司,代工生產電池。15年後,我們來到比亞迪自主研發、引入全新能源理念的『未來村』。公司高級副總裁吳經勝告訴我們:『這樣一棟三層獨棟別墅,是代表未來的「綠色能源」建築。它的電能來自太陽能,富餘的電能存儲在鐵電池儲能系統,實現太陽能全天候使用,而自來水則來自雨水淨化系統。』
可以說,比亞迪的發展,恰恰是深圳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縮影。20世紀90年代以來,深圳加快產業轉型,不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使『深圳速度』始終保持著『科技高度』。
1998年深圳出臺《關於進一步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乾規定》,開始了新一輪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熱潮;
1999年,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首次成功舉辦,為技術和資本對接搭建起對接平臺,成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助推器』;
2004年深圳出臺《關於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決定》,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壯大,成為工業經濟的第一增長點。華為、中興、騰訊等一批土生土長的高科技企業先後成長為中國乃至世界級企業。
2009年,深圳高新技術產品產值8507.81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55.0%,比1991年提高46.9個百分點,成為響當當的『深圳名片』。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競爭力評估報告中,深圳綜合競爭力連續四年列內地城市榜首。
新起點將寫新輝煌
30年奮斗,深圳創造了彪炳史冊的輝煌成就。然而,站在30年這個時間節點和新一輪發展的起點上,深圳也有『成長的煩惱』、『轉型的陣痛』——大部分人『圓夢』之後如何重燃激情?如何破解發展中遇到的資源瓶頸?特區如何繼續『特』下去?
深圳人走出去的腳步從未停息。采訪中,我們特別留意到,農歷虎年正月初九上班伊始,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率深圳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天津、北京進行了為期6天的學習考察。
王榮書記在此次學習考察出發前,鄭重提醒大家,決不能因為過去的成就固化思想,封閉視野。一定要以十分謙虛的態度認真學習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要帶著問題學,絕不能『看著激動、聽著感動、回來不動』。
十多位市領導參加,市直主要部門的一把手參加,市六區和光明新區、坪山新區的書記區長參加……為了全方位推動工作,深圳市各級領導幾乎『傾巢而出』。
『變「大慶」之年為「大乾」之年』,『學全國之長、學世界之長、補深圳之短、創深圳之新』……經過學習、考察、思考,深圳市委為『30年』這個重要歷史節點定下主基調。
在剛剛召開的深圳市第五次黨代會上,王榮書記響亮提出,特區建設要『追求「好」、力爭「快」、堅持「特」、突出「新」、立足「乾」,努力當好科學發展排頭兵、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
『到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1.5萬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9萬元……』這就是深圳提出的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目標。三十而立,深圳大乾快乾,正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在新的起點上,『走出一條新路』!
幾代深圳人正是靠著這種豪氣與勇氣,一路走來,披荊斬棘,纔有了今天的特區。
站在蓮花山上,遠眺深南大道上川流不息車流的『深圳密度』,鱗次櫛比的高樓環繞下信興廣場的『深圳高度』,寶安機場頻繁起降飛機的『深圳速度』……蓮花山前深圳市民中心正如深圳的名字『鵬城』,振翅欲翔。
本報記者常昊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