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部激情澎湃的交響樂,一定始自第一個美妙的音符,始自令人難忘的前奏曲。
日前閉幕的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為中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定調。
變革、轉型。海外輿論在研判中國社會正在孕育的發展新理念、新方式、新力量。
中國為何變、怎樣變、能否變得更好,世界為之矚目。
境外聚焦:中國主動變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這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的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
海外輿論從中讀出了中國主動尋變的時代要求。
俄新社最近發表一篇文章強調:『我們的鄰居中國認定不得不變。』文章認為,『投資—出口—消費』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中國已經走到盡頭。
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總量明顯增加,綜合國力大幅提昇,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中國的發展水平總體還不高,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相當突出。
《韓國時報》網站的文章說,中國的登頂之路面臨一些嚴峻挑戰。如果不能創造更大的國內消費需求並嚴重依賴於出口及外國直接投資,從長遠角度來說可能成為中國的弱點。
十七屆五中全會認為,『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香港《明報》的解讀是,距離2020年實現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只剩下10年時間,因此一些影響全局和長遠的改革任務,將集中在未來5年中,也就是『十二五』期間完成。
關鍵的『十二五』,緊迫的時間表。中國當前迫切需要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爭取掌握後金融危機時期國家發展的主動權。
十七屆五中全會,契合時代的要求,邁出主動變革的步伐。
國際關注:中國怎麼變
在清晰看到中國變革的緊迫性之後,世界普遍關心中國怎麼變。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給出了明確答案: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這是中共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的又一個鮮明特點,也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全面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這是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
《印度斯坦時報》網站發表文章說,中國可能很快就會進行一場徹底的經濟改革,這和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會議一道引發人們猜測:一系列重大轉變即將發生。文章說,新的五年規劃預計將徹底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
韓國《朝鮮日報》的文章說,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頻繁使用『科學發展』、『加快轉變』、『戰略性調整』等詞語,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可能從明年開始進行經濟政策方面的全面轉變。
發展理念決定發展方式,發展方式決定發展質量。
《紐約時報》說,中共中央這次全會承諾在今後五年實施廣泛的經濟轉型,著重培育國內消費市場和發展高科技產業,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美國市場觀察網站刊登文章認為,中國新的五年規劃將追求更好而不是更快的增長,今後5年的政策藍圖重點將放在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而非速度上。
世界期待:中國會更好
環顧全球,成功啟動現代化進程的國家不在少數,但能夠持續推進現代化進程並最終獲得成功的卻不多見。
國際輿論注意到,要進一步改革和轉變,中國的難度不小。
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說,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也開始面臨很多發達國家經歷過的『增長和分配間的平衡』難題,中國將致力於解決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地區、城鄉、階層、產業間不平衡的現象。
但世界相信,迎難而上的中國會變得更好。
——中國將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後五年,中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將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韓國《朝鮮日報》的文章說,『十二五』規劃建議將中國未來經濟政策從以『量』為重點轉向以『質』為重點、從『國富』轉向合理分配並關懷弱勢群體等,以實現均衡增長。
——中國將把改革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路透社發自北京的報道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表示,中國將『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中國的政治道路將會形成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度安排。
俄塔社在報道十七屆五中全會時注意到,全會公報強調,中共的領導是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
德新社發自北京的電訊指出,中國共產黨將致力於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御風險能力顯著提高』。
踏上主動尋變之旅的中國,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