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大連作為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工業、港口、貿易、金融和旅游城市,去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417.7億元,完成財政收入400.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73.5億元,分別較2003年增長2.7倍、3.6倍、6.5倍。大連目前正以全域城市化為強力,全面落實《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推動大連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
本報記者隨新區黨政代表團考察大連,對大連市高新區、長興島臨港產業區、大連港集團等進行采訪,深入探尋大連在全域城市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民生質量改善等方面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這組系列報道,能為新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借鑒。
11月中旬的大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寒冷。本報記者乘坐的汽車,從大連市區出發,沿著大約80公裡的高速路,1小時就到達了位於大連北部的長興島臨港工業區。『以前可沒有這麼快!以前至少得兩個小時以上。』隨行的司機師傅對本報記者表示。
1小時,正在成為大連交通的關鍵詞語。這座城正在建設『市域1小時』的快捷交通圈。『市域1小時』的背後,大連則有著更大的雄心。通俗的版本是,一個『大大連』正在誕生。而官方的敘述版本是:大連正在實施『全域城市化』。
2009年12月28日,大連市委十屆八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這次工作會議上,大連官方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是跨越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增長點,為今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戰略空間。
國家戰略之下的選擇2009年7月1日,一條消息讓整個遼寧都沸騰起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會議指出,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等沿海城市在內的遼寧沿海經濟帶,地處環渤海地區重要位置和東北亞經濟圈關鍵地帶,資源稟賦優良,工業實力較強,交通體系發達。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對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完善我國沿海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此時,五點一線中的核心城市大連,無疑是最受關注的。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夏德仁當日就作了表態性的發言: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大連將會以更大的乾勁來促進大連的全面開放、全面發展。進一步擴大大連的經濟能量,完善大連的城市功能,在整個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過程中,發揮好核心作用。
此時,一個嶄新的命題擺在大連人面前:國家戰略之下,大連該怎麼做呢?大連官方迅速將『全域城市化』上昇為整座城市的戰略,以適應國家戰略的要求:2010年年初,大連市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著力推進全域城市化,拓寬跨越發展戰略空間』作為當年首項工作任務重點部署;在大連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高起點推進我市全域城市化進程》成為『一號提案』。
『全域城市化』成為了整座城市的關鍵詞。
為何是『全域城市化』?2010年夏季達沃斯天津年會,大連市委書記夏德仁接受采訪時,如此闡釋全域城市化:『大連會從過去的單中心向多中心發展。除了現在的市中心之外還要發展新市區,除了新市區之外,我們還要發展幾個城市組團,除了這些城市組團之外我們還要沿著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建設一批小城鎮。這樣的城市體系構成了大連城市全域城市化的基本框架。』
『全域城市化』是具備政治價值的。當地媒體對此做出了這樣的描述:『市委、市政府認識到,農業雖然在全市經濟中的比重很小,但農村面積卻佔全市面積的70%,農民佔全市人口的40%。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全市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繁榮穩定,就沒有老工業基地的率先全面振興;沒有農民的全面進步,就沒有全市人民的共同發展;沒有縣域經濟的發展,大連就永遠不會站在新的起點上。』
大連經濟的發展也要求做出這一戰略抉擇。大連市發改委綜合處處長曲世民指著一張大連地圖向本報記者解釋說:選擇全域城市化,是依據大連的實際情況做出的戰略選擇。『比如說,大連的發展有著這樣的特點,南部經濟要發達一些,而北部的經濟發展就要落後一些,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全域城市化,就是將城市發展的經濟中心北移。』
位於大連市區北部、被譽為大連大手筆的長興島開發就是這一戰略的最鮮明體現。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黨群部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大連市委、市政府明確了長興島重點發展船舶制造、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港口物流等產業,目標是將長興島建設成大型臨港工業基地、大連東北亞航運中心組合港、輻射帶動東北地區的核心及龍頭。『經過5年的開發,長興島的工業布局已經初具雛形。從過去只有中小企業入駐,到如今世界500強企業也紛紛在此安營紮寨。』
解放先進生產力『新市區』,是體現大連發展思路和體制創新的又一關鍵詞。據介紹,大連新市區管理體制改革包括金州區全部轄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全部轄區,普蘭店市城區部分包括海灣工業區,以及瓦房店市炮臺和復州灣兩鎮一並納入新市區規劃建設范圍,規劃區域的土地總面積2299.6平方公裡,總人口100.5萬人,普蘭店市北部區域規劃為普蘭店灣新區的拓展區域。
大連市委政研室主任張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市區管理體制改革是一次發動大連新一輪競爭中謀求優勢的引擎。大連新市區的管理體制改革采取的是功能區帶動、行政區融合的原則。而張克把功能區與行政區的融合概括為『1+1>2』效應,即『兩者的整合是功能互補的強強聯合,是空間和體制共同創造的一種優勢』,發展結果是讓市民和農民都受益。
『全域城市化戰略的實施,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這三駕拉動大連騰飛的馬車,放開了手腳。』大連市發改委綜合處處長曲世民,形容2006年之後的三大功能區的發展為『痛並快樂著』。大連市招商部門負責人回憶,那時候我們根本不愁項目,而是愁土地。作為國內首批國家級開發區的大連開發區,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原先的荒灘漸漸被一批重量級的項目覆蓋。『尤其是2006年之後,各個功能區的土地日益顯得緊張起來。』曲世民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從當時來看各功能區捉襟見肘的土地資源,已經成為限制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全域城市化的戰略構想正是胚胎於此。』曲世民指著身後的大連市地圖告訴記者,全域城市化的核心就是突破行政區劃。通過一系列的調整,金州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的大部分土地與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進行了整合,功能區的土地面積由此得到極大的拓展,可謂是跨越式的一步。『現在空間束縛已經不是這些功能區的發展障礙了,如何在新的空間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這是它們的主要課題。』大連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欒慶偉告訴記者,未來高新區將形成十大軟件園『全面開花』的局面,以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帶為核心,打造一座153平方公裡的軟件服務外包業的『航母』。『高新區近九成的土地空間,均來自於全域城市化的空間調整。』在欒慶偉眼中,『全域城市化』讓高新區『破繭而生』。一個『大大連』正橫空而出。(記者沈東坡王森)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