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 經過重重審核,勝景山河在掛牌前夕纔被發現存在重大造假嫌疑。作為投資者心中的專家,券商研究員們在發行過程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截至周五(12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有13份券商報告為勝景山河作了定價分析,並給出了明確的詢價建議或上市首日目標價。而且,這些新股定價報告出自中信、申萬等頗具研發實力的知名券商。
面對這一尷尬情況,部分參與寫報告的研究員道出了原委,也揭開了其中的『潛規則』。
怪象13份券商定價報告全看好
作為券商中的翹楚,中信證券以《創新能力較強的區域黃酒新軍》為題,為勝景山河做了一份新股定價報告,認為勝景山河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強;二是營銷模式創新,在非傳統市場開拓方面經驗豐富;三是在本埠及新增市場已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黃巍認為,考慮到勝景山河的規模小、成長性高,給予35.55元的首日目標價,對應2011年45倍市盈率。
另一家研發實力排名前列的申萬證券也認為,勝景山河的銷售劍走偏鋒,主打黃酒非傳統銷售省份,已建立起一定先發優勢,參考可比公司市盈率以及近期上市的中小板首發市盈率,建議詢價區間為27.2~31元。
此外,長江證券、海通證券、安信證券等也給出了定價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截至昨日,共有13家券商針對勝景山河作了新股定價分析,幾乎一片看好,無一明確提出質疑或給出不建議申購的意見,並明確給出了詢價區間。
原因一 分身乏術研究員閉門造車
如果勝景山河周五順利上市,一切看起來都是相當正常的事情。而當其因重大造假嫌疑而被暫緩上市時,券商研究員們一片看好的事實多少顯得有些諷刺意味。作為投資者心中的專家,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所做報告的依據,來自勝景山河的招股書。』上海證券分析師騰文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寫勝景山河前,並沒有去公司實地調查,只參加過該公司在上海大約兩個小時的路演。因此,定價分析報告的數據和信息,也主要采自招股書等公開信息,然後根據行業和市場的實際情況,用他們自己的研究方法作出定價分析。
騰文飛進一步表示,作為研究員,他們要面對大量上市公司,不可能、也沒有精力對上市公司的資料和數據一一核實,只能依賴招股書等公開信息。『如果連經過層層審核的招股書都不能采信,我們就無法開展工作。』
『我們連已上市的公司都忙不過來,哪裡還有時間去調研尚未掛牌的公司?』一位來自北京的券商分析師直截了當地向記者大倒苦水,他稱,他們公司要求對上市公司進行全覆蓋,僅他自己所負責的一個子行業,就涉及近100家上市公司,根本沒有精力一一實地調研後纔寫報告,尤其是新股,就算寫了定價分析報告,意義也不大。因為作為買方的基金等機構,本來就有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賣方能在某些方面提供一些參考就不錯了。因此,對於新股的定價分析報告,幾乎沒有哪家券商研究員會實地調研後纔寫。
招商證券的董廣陽也是參與撰寫勝景山河新股定價報告的研究員之一。他表示,按公司要求,新股出來一般都會寫一個定價分析報告,如果覺得某家公司確實有投資價值,他們隨後會繼續跟蹤,也會考慮到公司實地調研。如果沒有太大的跟蹤價值,新股發行時簡單寫寫即可,不會隆重推薦。對於勝景山河,他表示當初確實有一些疑問,他也發現公司噸酒價格、成本遠高於目前已上市的另外兩家黃酒企業。由於沒有到公司實地調查走訪,他只能將這一疑點在新股定價分析報告中提出來,並沒有提出明確的質疑,因為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經營特點,很多問題不到實地調查,很難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
業內人士坦言,不實地調研就寫報告,是IPO詢價建議的一大弊端,券商研究員的詢價建議一般是根據行業估值水平,結合當時市場總體估值水平以及自己的估值模型做出的。
原因二 作為賣方不敢得罪上市公司
另一個行業潛規則是,券商研究員們不敢輕易得罪上市公司,『不敢言』已成為業內另一大弊端。
『如果你寫報告看空某家上市公司,恐怕你以後就別想去該公司調研了。』一位深圳的券商研究員頗為無奈地說,先不說寫出報告來,就連在路演的過程中,券商研究員一般都不會提質疑性的尖銳問題。參加這些路演活動多了,你就會發現,提尖銳問題的一般都來自基金、私募等買方機構,他們纔不怕得罪上市公司。
券商研究員不敢言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是,即使有人發現了公司虛增收入等造假行為,也決定不了上市公司的審批以及發行成功與否。
『既然上市公司已經監管部門層層審批過會了,你來質疑就不合時宜。』上述研究員大倒苦水稱,暫不說行業的約定俗成,即使你質疑了,市場也不會買你的賬,別人照常能成功發行,因為以往從來沒有因為市場因素而出現新股發行不成功的案例。
『券商研究員的定價報告,看看而已,能做些參考已經不錯了。除了能起點推波助瀾的作用,它對新股定價幾乎也起不到多少實際效果。』上述研究員說。
業內一個比較經典的小案例是,北京某券商研究員通過媒體發表了兩句批評上市公司經營上的言語,結果被那家上市公司老板在大會上點名批評。
某私募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很難看到券商報告明確看空某個上市公司而給出賣出的評級,鑒於券商研究員不敢言的現實,業內人士對券商研究報告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降低一級看報告,如果券商研究員對某公司給出強烈推薦的評級,一般表示可以買;如果給予中性的評級,一般相當於賣出的看法。
原因三 股價走高觀點被行情『綁架』
另一個致命弊端是,券商研究員的觀點不獨立,隨大流已經是業內通病。這除了主觀上的因素外,一個客觀因素是市場。
『就算你發現勝景山河涉嫌造假,你敢給出5元的詢價嗎?』上述北京某券商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市場供給不足,資金充裕,新股破發都不常見,2000餘只股票現在連低於1元的垃圾股都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股定價報告也只能隨大流,能發現股價波動的大趨勢就是成功的報告了。
可以設想,如果你對那些涉嫌造假上市的公司給出很低的定價,而實際股價不是如此,甚至背道而馳,那怎麼辦?『如果出現如此大的反差,相信沒有一個研究員能承擔這樣大的壓力。』該研究員說。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