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12月15日,第二屆『感動社區·感動和平』十大典型揭曉,來自公安和平分局的46歲民警楊軍榮膺十佳模范人物之一。這樣一位普通民警,26年前起開始無微不至地照料殘疾人李樹園一家,20多年來,還堅持用化名每月為李家匯款,從未間斷。
雪中送炭
1984年冬,20歲的楊軍進入勸業場派出所成為一名戶籍民警。在一個寒冷的冬日,他下社區來到居民李樹園家時,眼前的情況讓他吃驚:『一間面積僅8平方米、搖搖欲墜的破舊屋子裡,擠著李樹園和父母一家3口,每人手裡拿著一個窩頭,蘸著醬油吃午飯。』
進一步了解讓楊軍明白了這一家的窘境:20多歲的李樹園從小患小兒麻痺癥雙腿癱瘓,拄雙拐並在父母攙扶下纔能行走,一家人平時生活只能靠父親打零工維持。於是,楊軍二話沒說,轉天就買來了米、面、油,還買來裝修材料,將房子修繕一新。從此,楊軍成了李樹園家的常客,平日李家缺了什麼日用品,楊軍轉天就買齊了送過去。
化名匯款
天有不測風雲,1989年年末,李樹園常年操勞的父母先後癱瘓,臥床不起,面對這個家庭新的不幸,楊軍決定:每月拿出幾乎相當於自己月工資一半的50元錢,去幫助他們。沒想到這一舉動卻遭到了李樹園的拒絕:『兄弟,你為我們一家付出了多少,我心裡有數,你的收入也不高,這錢我不能要。』面對李樹園的『執拗』,楊軍找到街道治保主任趙瑞霞,拜托她以街道的名義每月資助李樹園。
這樣一直堅持到1995年趙瑞霞退休。為了能繼續幫助李樹園,已經調到刑警支隊的楊軍又想到一個新辦法,他假稱將李樹園一家的情況向一個做生意的朋友說了,這位朋友主動要每月資助他100元。此後每月初,李樹園的賬上,便有好心人『楊一民』匯來的100元錢,直到現在,從未間斷,直到李樹園通過媒體尋找好心人『楊一民』時,這個秘密纔為人知曉。
幫他築起一個家
看到已過成家年齡的李樹園仍然單身時,楊軍心裡著了急:該幫樹園說門親事!在他和居委會主任的幫助下,1990年,來自河北省衡水市、在津打工的離婚婦女蘇風良帶著兒子李強走進了李樹園的生活,婚後又生下了小兒子李健。
此時,新的問題出現了,蘇風良和李強的戶口問題遲遲不能解決。為不影響孩子上學,楊軍一邊跑戶口,一邊為孩子聯系上了錦州道小學,到李強小學畢業時,他和母親蘇風良的戶口也獲得了解決。2007年,市政府出臺了為困難家庭提供廉租房的政策,楊軍聞訊後多方奔走,最終幫李樹園爭取了一個60平方米的廉租房。
20多年來,從派出所到刑警支隊,再從刑警支隊調到經偵支隊,無論工作如何調動,楊軍從未間斷對李樹園一家的資助,他表示,還將把資助堅持下去。記者任東海 通訊員侯岩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